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與張聞天:跟著真理走》第一章 毛澤東和張聞天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2013年02月27日10: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36年,毛澤東曾經與斯諾說:“我家分成兩‘黨’。一‘黨’是我父親,是‘執政黨’。‘反對黨’由我、母親、弟弟組成,有時連雇工也包括在內。可是在‘反對黨’的統一戰線內部,存在意見的分歧。我母親主張間接打擊的政策。凡是明顯的感情流露或者公開反抗‘執政黨’的企圖,她都批評,說這不是中國人的做法。

“在我們家裡,辯論的斗爭在不斷地發展著。有一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大約13歲的時候,有次父親請了許多客人到家裡,我們兩人在他們面前爭論起來。父親當眾罵我懶而無用,這激怒了我。我罵了他,就離開了家。母親追上前來,竭力勸我回去。父親也趕來,一邊罵一邊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個池塘旁邊,恫嚇說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提出了停止內戰的要求和反要求。父親堅持要我磕頭認錯。我表示如果他答應不打我,我可以跪下一條腿磕頭。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我從這件事認識到,我如果公開反抗,保衛自己的權利,我父親就軟了下來﹔可是如果我仍溫順馴服,他反而打罵我更厲害。”

毛澤東對父親最大的“忤逆不孝”,大概要算抗婚了。14歲那年,父親給他包辦娶了18歲的媳婦羅氏,實際上是為家裡添了一個勞力。但毛澤東始終不承認這樁婚事,從未與她同居。父親也無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羅氏”作為毛澤東的原配寫進毛氏家譜。

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隨著手頭的錢攢多了,發財之心也就更大了,於1903年買進了堂弟毛菊生的七畝水田。毛菊生當時家境十分貧困,祖輩交給他的七畝祖業眼看就要保不住了。毛澤東和文七妹知道這件事后,聯合起來堅決反對。盡管后來沒能阻止毛順生買田,但這件事給少年毛澤東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另一個鮮明反映出毛澤東性格的是“祠堂風波”。1910年端陽節前后,韶山出現了“吃大戶”的風潮。飢餓難忍的人們成群結隊地擁進富豪人家,打開糧倉,倒出谷米煮飯吃。正是人們缺吃少穿的時候,毛氏族長毛鴻賓卻把族上的一百多擔積谷私下高價賣給米商。族人發現后,一個叫毛承文的帶領幾個窮弟兄要開倉分谷。可毛鴻賓依仗權勢,把毛承文綁了起來,准備以“忤逆不孝”、“破壞族規”的罪名,企圖將其毒打后沉潭斃命。毛澤東知道后,非常氣憤。他和幾個窮苦農民一起,迅速跑到祠堂厲聲問道:“承文哥犯了什麼法?為什麼要打他?”毛鴻賓氣勢洶洶地說:“小家伙,你在學堂讀書,誰叫你跑到這裡來的。他違犯了族規,該當何罪,你曉得不?”毛澤東毫不示弱,據理力爭:“我是毛氏子孫,難道進不了自己的祠堂?”毛澤東又接著說:“我已搞清楚了,違犯族規的不是毛承文,而是私自出賣族上積谷的你!”大家見毛澤東有這膽量與族長作對,也跟著鬧起來:“叫毛鴻賓把積谷追回來!”“我們到彭家鋪子吃飯去!”“我們也要吃大戶去。”毛澤東的反抗行為,得到了滿堂族人的支持。毛澤東從毛承文口裡扯出毛巾,又親自給他鬆了綁。這時,毛鴻賓隻好灰溜溜地走了。

1910年4月湖南糧荒,長沙飢民成群結隊到湖南巡撫衙門示威,后遭到鎮壓。這就是長沙著名的“搶米事件”。這件事給少年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期,他讀到了一本關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小冊子,開始意識到努力救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職責。

與毛澤東一樣,張聞天也經歷過一場婚姻的抗爭。所不同的是,張聞天的抗爭以失敗而告終。

1918年寒假,張聞天一回到家裡,父母就把完婚的大事突然提到了他的面前。他們已經把一切准備妥當,要他同鄰村一個善良而不識字的衛姓女子完婚。聘禮已經送過去了,吉日已經擇定,新房已經粉刷。他們覺得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希望看到兒子滿意的、感激的笑容,但萬萬沒有想到,得到的竟是激烈的反對。在受過民主思想熏陶的張聞天看來,這種包辦婚姻是父母設置的牢籠,是剝奪他戀愛的自由權,是蔑視他個人的人格,是不承認他是一個有意志有情感的“人”。新思想與舊傳統的沖突在兒子與母親之間引起了激烈的爭吵。爭到最后,張聞天決絕地說:“你要娶媳婦的話,就不要我這個兒子﹔你要我這個兒子的話,就不要娶媳婦。”母親傷心地抹著眼淚,執拗地回答:“我兩個都要!你是我養大的,你忍心不要我,不要你的娘嗎?”

在這場新舊沖突中,母親終於得勝。張聞天“家庭革命”的第一個回合沒有成功。他隻得勉強收下母親給予的這個“饋贈”,而衛月蓮這個普通的農家女子,也成了“新舊過渡時代的犧牲者”,婚后生了兩個女兒。這次失敗給張聞天極大的刺激。他感到個人力量的軟弱,即使是母子的親情也無法融化封建傳統的冰塊。他痛切地感到,不反抗舊社會的道德與習慣,從靈魂到肉體都沒有自由可言。張聞天這種痛苦的、激憤的感情體驗,在若干年后他的文學創作中多有宣泄。母親硬是把違背兒子心願的婚姻強加給兒子,其結果是將兒子推出了自己的懷抱。張聞天不久就離開家,投身新文化運動與社會革命,封建婚姻的壓迫不能不是一個直接的動因。

通過毛澤東與張聞天對婚姻抗爭的態度和結局,不難看出毛澤東與張聞天在性格上的差異。也許正是這種性格上的差異性,使得他們在日后中國革命的大潮之中,呈現不同的特質。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改變了中國的發展道路,也改變了毛澤東的發展道路。一天,一個革命黨人得到湘鄉省中學校長的許可,來到學校發表了一次慷慨激昂的講話,號召大家行動起來擁護革命。毛澤東聽了非常激動,決定同幾位朋友去參加革命軍,為完成革命盡力。當時,湖南起義勝利后,革命軍立即招募新兵,准備派兵北上支援武昌,以與從南京南下的袁世凱反動軍隊對陣。這樣毛澤東便於10月底在長沙報名參加了革命軍,成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