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與張聞天:跟著真理走》第一章 毛澤東和張聞天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2013年02月27日10: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毛澤東當時隻有18歲,但他對於出操上課等都非常認真,接受緊張的軍事訓練,在短短幾個月內基本上掌握了軍隊中的訓練課目。后來,當毛澤東提到這段經歷時,他說:“辛亥革命的時候背過幾天(步槍),什麼立正、稍息、托四把槍還相當可以。不是吹牛,單個教練、排教練、連教練、營的野外演習也搞過。”當兵時,毛澤東把很有限的七元軍餉,除了每月的伙食外,都用來買了報刊。特別是《湘江日報》,該報討論社會主義,毛澤東正是從中第一次知道了“社會主義”這個名詞。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從而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同年春天,正當湘軍准備採取行動反對袁世凱的時候,孫中山與袁世凱達成了和議,南北實現了“統一”。就這樣,毛澤東結束了為期半年的早期軍旅生活。對於毛澤東而言,這半年的軍旅經歷對於他以后的軍事領導工作,不無啟發意義。

離開軍隊后的毛澤東,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時的中國正處在辛亥革命的社會變革時期和五四運動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中國向何處去?個人向何處去?這些都吸引著每一個有志青年去思索。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主要靠自學讀了大量的書,其中有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穆勒的《群己權界論》,赫胥黎的《天演論》,盧梭的《民約論》,斯賓塞的《邏輯》等等。同時毛澤東還研究了俄、美、英、法及其他國家的歷史地理等。這些新知識、新信息,極大地提高了青年毛澤東的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

1913年春天,20歲的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1914年春並入第一師范)。在師范學習期間,毛澤東在一批進步老師的影響下,認真研讀了哲學、歷史、地理、文學等課程,尤其對軍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其學習筆記《講堂錄》中,就曾記載了老師在講課中涉及的軍事思想方面的內容。如:

“兩軍交綏,安者勝矣,驕則必敗。”

“矛殺人,盾避敵,各當所用,此謂器使人。”

“夫兵者,國之衛也,非強悍有力者不勝其任,尤非多受教育者不能有功。吾國士人既甚弱矣,而兵出於招募,而無賴鮮識之徒充其選,驅之臨戰,不待交而先潰,歷年國受巨創者以此。”

“天下無所謂才,有能雄時者,無對手也。以言對手,則孟德、仲謀、諸葛尚己。”

“孫武子以兵為不得已,以久戰多殺非理,以赫赫之功為恥,豈徒談兵之祖,抑庶幾立言君子矣。”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無智名,無勇功。”

“蘇洵論曰,按言以責行,孫武不能辭三失:久暴師而越舋乘,縱鞭墓而荊怒激,失秦交而包胥救。言兵則吳劣於孫,用兵則孫劣於吳,矧祖其餘論故智者乎?”

“兼弱攻昧,取亂侮亡,天之道也。”

“荊川文武全才,弓馬擅長。”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