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歌劇《江姐》背后的故事

王夢悅
2013年05月20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劉亞樓親手抓主題歌《紅梅贊》的創作。文工團領導充滿信心地回答說:“如果主題歌在全國不能流行,那就撤我的職!”

歌劇《江姐》中最膾炙人口的唱段當屬《紅梅贊》和《繡紅旗》了。可是,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其實《紅梅贊》當初並不是為《江姐》而創作的。閻肅回憶說,初稿中是沒有主題歌的。然而劉亞樓對創作十分關心,他為此題寫了“精雕細作,打造精品”這8個字。那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歌《紅梅贊》就是在劉亞樓的要求和指導下創作完成的。

劉亞樓留蘇期間曾看過不少外國歌劇,對西洋歌劇的套路有一定了解,懂得一些民族唱法,所以他在《江姐》排練中提出的意見,經常能說到點子上。對此,劇組人員都服他。有一天,劉亞樓說:人家歌劇都有主題歌,《江姐》也要想辦法寫一個主題歌加進去。

按照劉亞樓的意見,當時閻肅寫了一首名為《長江水歌手》歌曲,歌中唱到:“行船長江上,哪怕風和浪……”寫完后感到還挺滿意的,於是報給了劉亞樓,劉亞樓說,這哪像是江姐啊,一聽就是個男同志,要是江姐的丈夫還可以,江姐是個女同志,一定要寫一個適合女同志唱的。

歌詞寫了好幾遍都未被通過。有一天晩飯后幾個人散步時,閻肅突然想起說,上海音樂學院有位教授,讓我幫助寫個紅梅組歌裡關於梅花的歌詞,我寫完了並取名《紅梅贊》,離《江姐》怕是遠了點,不知能否當主題歌? 閻肅念了一遍歌詞,幾個人眼前頓時一亮,認為江姐就代表了紅梅,象征著傲雪迎霜,鐵骨柔腸。稿子立即送到了劉亞樓那裡。劉亞樓要閻肅念來聽聽,閻肅便抑揚頓挫地吟誦起來:紅岩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聽完,劉亞樓一拍桌子:“這個好啊,就是它,定了!”

隨后,劉亞樓又召集曲作者羊鳴、姜春陽,說:“一部戲,除了精彩生動的劇情,還得要有一兩首好歌起興。寫出好的歌詞不易,譜成優美的曲子也難,但我們要有信心攻下這個堡壘。我們的《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中有首《十送紅軍》,就很有特色,找不到和它雷同的,《江姐》這部戲也一定要有觀眾喜愛的好歌。”

歌詞美,立意新,動情的旋律仿佛自己就張開了翅膀,曲作者羊鳴很自然地想起了在成都聽過的四川清音和在杭州聽過的絲弦彈唱,婉轉動聽的旋律、彈撥節奏中迸出的陽剛之氣,不就是江姐的靈魂、歌劇中的音樂種子嗎?頓時一首優美動聽、感情深沉、形象鮮明的《紅梅贊》奔瀉而出,經過試唱、加工,幾個回合下來后,終於定稿。這首英雄贊歌,不僅成為了江姐的化身,也為歌劇《江姐》中的很多唱段提供了音樂動機,熟悉這部歌劇的人都會發現,很多唱段的起始,都與《紅梅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回憶起《紅梅贊》的創作過程,羊鳴說:“因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主題歌,我們先后寫了8個不同版本,最后一稿出來,都擔心不能被傳唱,改了20多遍仍不放心,不知道這樣到底行不行。但定稿不久,空政文工團駐地的大院裡,演員唱、孩子唱,男女老少都在唱,這樣我們心裡才有了底,這首歌以后肯定會流行!”

歌劇《江姐》的唱段中,除了《紅梅贊》,還有《繡紅旗》也被廣為傳唱,在動筆時,金砂緊緊抓住特定環境下人物特有的情感,突出了“深情”,用細膩深沉的筆調,寫出了這首如掏自肺腑的、內心獨白般的歌曲。

就這樣,劉亞樓親手抓主題歌《紅梅贊》的創作修改,劇組上下精雕細琢,終於使《江姐》成為一部經久不衰的優秀作品。1996年,在談及歌劇《江姐》時,閻肅說:“我始終是懷著深深的敬意感激、懷念我們的這位司令員的,他是那樣熱情,那樣熾烈地愛護、扶持歌劇《江姐》,那樣鮮明、強烈、無微不至地關懷和支持文藝工作。”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