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歌劇《江姐》背后的故事

王夢悅
2013年05月20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歌劇《江姐》排練成功后,首先在空軍內部演出,得到一致好評。隨后劇團准備面向社會公演,空軍政治部副主任王靜敏有些擔心地問道:“你們能保証主題歌在社會上流行嗎?”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啊?猶豫了片刻,劇團領導憑著以往的經驗,覺得這麼好的歌劇,這麼動聽的音樂,確實為數不多,便充滿信心地回答:“保証能流行。如果主題歌在全國不能流行,那就撤我的職!”

劉亞樓意味深長地說:“我贈給你們幾句話,算是祝賀吧,你們要謙虛謹慎,重視缺點,發揚光榮,保持榮譽……”

經過兩年的錘煉,1964年9月4日,歌劇《江姐》在北京兒童劇場首次公演。

大幕徐徐拉開,台下座無虛席,觀眾的心很快便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而一起跳動。整部戲作詞精美,曲調悠揚,演員的表演絲絲入扣,劇情高潮不斷。台上淚水漣漣,台下哭聲一片,全場演員、觀眾的情緒完全交融在了一起。

太成功了!演出結束時,觀眾全體起立,雷鳴般的掌聲持續不停,久久不肯離去,場面之熱烈,超乎人們的想象。

公演的第4天晚上,周恩來和夫人鄧穎超既沒有通知空軍,也沒帶隨行人員,自己花錢買了兩張票進了劇院。演出中,周恩來有時在椅子扶手上打拍子,有時點頭微笑……雖然沒有消息報道,但周恩來觀看歌劇《江姐》的“口頭新聞”,還是不脛而走,大家都說:空軍搞出了一台大歌劇,把總理都吸引住了。《江姐》在京公演20多場,場場爆滿,反響強烈,各報記者和觀眾紛紛撰稿贊揚。劉亞樓格外高興,以空軍黨委的名義宴請《江姐》劇組,當劇組向他敬酒時,劉亞樓卻意味深長地說:你們得向江姐敬酒!他叮囑大家要戒驕戒躁,重視觀眾的反映,邊演出,邊修改。在劉亞樓的指示下,文工團專門登門拜訪有關專家,向部隊官兵征求意見,而且每次演出散場后,創作和演職人員都連夜整理出收集到的觀眾意見,然后逐條研究,能改的第二天就改。劉亞樓特別規定,這是以后演出中的一條制度。

1964年10月13日晚,毛澤東在周恩來、朱德、董必武、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楊尚昆、陸定一、羅瑞卿等陪同下,步入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觀看演出。帷幕一拉開,毛澤東便被戲中的情景深深吸引住了,看得很專注,不時鼓掌。演出結束后,毛澤東登台接見全體演出人員,祝賀演出成功,還說:我看你們的歌劇打響了,你們可以走遍全國,到處演出了。

第二天,新華社報道了毛澤東觀看歌劇《江姐》的消息,《人民日報》還刊登了毛主席同劇組全體人員合影的照片。

隨后,歌劇《江姐》開始走出北京,很快傳遍了大江南北。在中華大地掀起一股旋風。《江姐》每到一地,劇院每天清晨便排起了長龍般的購票隊伍,預售票要提前五六天。從1964年11月19日至翌年初,僅在上海就演出了43場,場場爆滿,觀眾達7萬多人。據說,上海還一度流行起了江姐的發式和服裝,當時全國很多劇團都同時上演《江姐》,創造了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期間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扮演“一號江姐”的青年演員萬馥香,懷著激動的心情,將毛澤東觀看演出后和大家合影的照片寄回家鄉,以便讓母親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喜悅。不料卻又引起那些原本就反對她穿軍裝的人的忌恨,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告她的狀。華東局、上海市委和江蘇省委領導為此先后向劉亞樓反映:有人寫告狀信,告你們,告萬馥香。為了弄清事情真相,劉亞樓指示率隊領導、空政文工團歌舞劇一團團長兼政委王振魁親作調查。得知實情后,劉亞樓說:小萬的事情你們就別管了,要打官司,我來打!有司令員撐腰,萬馥香不僅仍是“一號江姐”,還被邀請到兄弟劇團談演出體會,介紹創作演出經驗。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