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胡喬木如何進入和淡出毛澤東視野

易達鵬

2013年06月14日16: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胡喬木的發言條理清晰、邏輯嚴密,觀點鮮明、論証有力,加之“毛澤東像斯大林晚年”的說法本身依據不足,因而該說法根本就經不住胡喬木的批駁。

果然,胡喬木的發言,毛澤東十分滿意。第二天上午,毛澤東在發言中特別地講到了“秀才”問題,他說“李銳不是秀才,是俱樂部的人”。“這些人想把秀才們挖去,我看挖不去,不要妄想。秀才是我們的人。”

毛澤東這兩句話是說李銳投靠了彭德懷,而其他幾個筆杆子站在自己這邊。他這番話,無疑是對胡喬木等“秀才”們的肯定,這標志著胡喬木成功地化解了擺在面前的一次政治危機。盡管如此,毛澤東對胡喬木的信任打了折扣,廬山會議中對胡喬木等人的審查直到10 月17 日才告結束,就是例証。

毛澤東再次批評:“不過是個秘書!”

1958 年11 月28 日到12 月10 日,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在武昌召開,全會討論通過了《關於一九五九年國民經濟計劃的決議(草案)》。這個決議是由胡喬木起草的,它是根據毛澤東“壓縮空氣”的精神制定的,是一個壓縮高指標的決議。但壓得很不徹底,除對基建投資、鋼產量作了壓縮,其他指標大體保持了北戴河會議提出的“躍進”高指標。其時,自南寧會議以來多次受到毛澤東批評並做過“反冒進”檢查的陳雲,在八屆六中全會結束時私下對胡喬木說:這些“躍進指標”難以完成,還是不要把具體數字寫進會議公報為好。

胡喬木認為:“全會都已經開過,全都定好了,大家一致同意,講了很多話,人都散了,不在報上公布同當時的勢頭很難適應。”且這份公報是經他和毛澤東多次一起斟酌、考慮才公布的,當時的毛澤東也很滿意。因此,胡喬木就沒敢把陳雲的建議告訴毛澤東。

但是,事情的發展又一次出乎胡喬木的意料。

由於1958 年征糧過了頭,農村開始出現了“豐年鬧春荒”的現象,而全民大煉鋼鐵又嚴重影響了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全局的正常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的態度迅速轉向。在1959 年2 月27 日至3 月5 日召開的第二次鄭州會議上,毛澤東作了自我批評:“去年9 月起,10 月、11 月、12 月,我們的手伸得太長了,我們有個很大的冒進主義。”“我現在支持保守主義,我站在‘右派’這一方面,我反對平均主義同‘左傾’冒險主義。”他甚至還說:“我現在代表5 億農民和1000 多萬基層干部說話,搞‘右傾機會主義’,堅持‘右傾機會主義’,非貫徹不可。你們如果不一起同我‘右傾’,那麼我一個人‘右傾’到底,一直到開除黨籍。”毛澤東希望通過這些分量極重、不留余地的話收到迅速扭轉形勢的效果。也就是說,毛澤東已經走到糾“左”的前列了。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