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保持常勝紀錄的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

任振杰
2013年07月12日17: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高風亮節,二讓司令一讓帥,常勝將軍留佳話

“半世生涯戎馬間,一生系得幾安危。沙場百戰談笑過,際遇數番歷辛苦。”粟裕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黨和人民對粟裕建立的功勛給予高度評價。但在功勞和榮譽面前,粟裕卻又一次表現出“大將風度”,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了“二讓司令一讓帥”的佳話。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華中地區的蘇中、蘇北、淮南、淮北4個解放區已連成一片。為適應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新局面,統一指揮山東、華中的部隊,中央軍委決定建立華中軍區,並任命經驗豐富、英勇善戰的粟裕為軍區司令員,張鼎丞為副司令員。對此,時任蘇浙軍區司令員的粟裕“不勝惶恐”。他首先考慮到,張是中央委員,是該地區的最高首長,早在抗戰初期新四軍成立時,自己就一直是張的副手,現在抗戰勝利了,自己反列老首長之前,更覺不安。於是急電中央,建議由張為正,自己做張的副手。最終,中央認為粟裕從戰爭和工作大局出發,考慮深遠,同意了他的請求。這就是粟裕一讓司令的經歷。

第二次讓司令發生在1948年1月。中央軍委擬由粟裕統率一、四、六三個縱隊南渡長江,機動作戰。以吸引國民黨軍25至30個旅回防江南,從而改變國民黨軍的戰略部署。粟裕經過長時間的慎重思考,多次“大膽直陳”,建議暫不過江,集中兵力打幾個大仗。中央採納了他的建議,把渡江時間推遲了4到8個月,同時決定陳毅到中原局、中原軍委工作,讓粟裕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粟裕考慮到兩大野戰軍合並時間不長,自己對山東部隊情況不熟悉,需要一定時間的了解和磨合,以便形成更強大的戰斗力。於是,他從大局出發,不計較個人得失,再次電告中央,請陳毅擔任司令員兼政委,自己擔任副手。中央最終同意了他的懇求。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中央在討論軍銜問題時,考慮到粟裕的資歷、威望和戰功,毛澤東給予極高的評價: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的粟裕呀?蔣介石的幾大金剛誰不害怕粟裕!但粟裕事前已上書請求堅決辭去元帥銜。周恩來感嘆說:“粟裕兩讓司令一讓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毛澤東馬上補充道:“而且是第一大將!”這樣,粟裕沒有當元帥,被授予共和國大將軍銜,並且是第一大將。

粟裕大將作為軍事家的豐功偉績、作為戰略家的雄才大略、作為革命家的高風亮節、作為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不只是當時華野的光輝典范,也是當代乃至今后全黨全軍學習的光輝典范。

(責編:王新玲、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