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威
[相關新聞]戰死沙場以搏一快——袁國平寫給母親的信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風雲激蕩,無數仁人志士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洒熱血,樹立了一座座巍峨的英雄豐碑,袁國平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從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來,他的步履始終與黨發展的歷程緊密相連: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創建中央蘇區,組建中央紅軍主力部隊,五次反“圍剿”,開辟抗日根據地,高擎抗日救國的旗幟向蘇南、皖中、皖東挺進……風起雲涌的大革命史和土地革命史,特別是我軍艱難創建的發展時期,都留下他堅定的足跡。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壯大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1年1月,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的皖南事變中,袁國平壯烈犧牲,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時年35歲。此時,袁國平唯一的兒子袁振威不滿兩周歲。時光荏苒,滄海桑田,換了人間。腥風血雨年代出生的襁褓嬰兒,如今已成為我國海軍作戰指揮學的主要創始人。70多年來,帶著“出生日便是離別時”的遺憾,袁振威一直追尋父親的足跡,在漫漫求索中,父輩的形象逐漸明朗,一個政黨得以不斷壯大,一個國家得以日益昌盛富強的答案也愈發清晰。盛夏七月,記者來到海軍指揮學院,對袁振威進行了專訪,聆聽他與父輩的故事。
以殉道者精神為國家服務
——如果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后1發留給自己
袁振威1939年5月出生於皖南,因父母忙於抗日工作,出生8個月尚未斷奶,就被送回湖南老家,這時,早在長征前就被送到外婆家的大姐,13歲就給人做了童養媳﹔送回奶奶家的二姐,無錢治病而夭折。奶奶因袁國平的犧牲而哭瞎了眼睛,幼年時的袁振威一度牽著雙目失明的奶奶討飯度日。
“置身於革命事業的父親,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為代價的,他曾經給家人寫信就提道,‘此刻我自己身無分文,無法幫助家裡,因為我們是以殉道者的精神為革命、為國家、為民族服務的’。”
袁振威告訴記者,父親出生在湖南邵東縣一個貧苦人家,憑著自己的聰慧和勤奮,依靠獎學金讀完小學,並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在“一師”的革命氛圍熏陶和毛澤東、田漢等進步教師的影響下,父親很快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袁振威拿出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的袁國平身騎高頭大馬,英姿颯爽。 1927年4月,北伐戰爭后期,蔣介石發動政變,“這是父親在整裝待發之際,給奶奶寄的一張照片,背面父親寫了這樣一段話——‘此行也,願拼熱血頭顱,戰死沙場,以博一快。他日,苟若成仁取義,以此為死別紀念﹔萬一凱旋生還,異日與阿母重逢,再睹此像,再談此語,其快樂更當何如耶!’生也是快,死也是快,這就是父親的生死觀。”這種為革命事業不惜拋頭顱洒熱血的生死觀,鑄就了永垂不朽的革命信仰。
1938年,袁國平調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是新四軍領導成員之一。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北移中遭受國民黨頑固派的重兵包圍,蔣介石一手策劃了皖南事變。袁國平與葉挺、項英一同指揮部隊奮起抵抗,在突圍中,身負重傷。“當父親被戰士們發現時,渾身血肉模糊,已經不能行走。父親睜開眼睛,吃力地說你們走你們的,不要管我了!但戰士們不肯把他丟下,就用樹枝扎了副擔架,抬著他走。在他們強渡青戈江的時候,被敵人發現,密集的子彈飛來,抬擔架的戰士一個一個倒下,后面的戰士又沖上來把父親抬起,過了江100多人的隊伍就隻剩下三四十人了。在此情景下,父親掙扎地起身,把一個筆記本和7塊大洋交給衛士連的副連長李甫,斷斷續續地說,你們趕快突圍,不要管我了!出去一個,是一個,否則一個都出不去……並指著7塊大洋說,這是黨費……說完,乘戰士不備,父親悄悄摸出手槍,對准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這意外的情況把大家震驚了。戰士們還清楚地記得,就在幾天前,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重兵圍剿,父親對部隊作了戰斗動員:‘如果我們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后1發留給自己,決不當俘虜’。”時年35歲的袁國平,不願連累戰友,為部下舉槍自戕,實現了自己的陣前誓言。
“父親的犧牲,全軍上下都為之惋惜。后來,父親的戰友們把對我父親的懷念之情都傾注在對我的關愛上。他們不僅在生活上關心我,更是用父親的優秀品質和事跡教育我,為我指點成長的方向。朱德伯伯曾對康克清媽媽說,‘小袁也是我們的孩子,叫他來北京,我們管起來!’周恩來伯伯教導我,要學習你父親的優秀品質,不要迷失政治方向。”
【更多進入黨史頻道】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為官僚主義畫像
黨史周刊|毛澤東:不要老是想著“我多麼高明”
黨史周刊|周恩來侄孫女侄孫回憶西花廳家規
周恩來解救劉少奇之女劉愛琴真相
鄧小平一生中的兩次“不握手”會議
731研究者發現日軍滇西細菌戰新罪証(圖)
到底誰是第一個喊“毛主席萬歲”的人?
是誰護送過毛澤東 力阻暗殺周恩來的陰謀?
合肥張家四姊妹:最后的民國淑女(圖)
獨家盤點|中共10次重要的整黨整風和教育活動
解密葉群的性格與命運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澤東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