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離職,校長職務空缺。中央顧孟余的辭職在中央大學引起波浪,學生居然大學為民國第一學府,具有濃厚的官辦背景。校全體罷課,甚至到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官邸請長非具有深厚學術名望又兼有國民黨高層關系者願,哭泣要求挽留顧校長。這讓蔣介石下不來莫屬。蔣介石對這一職務考慮再三,最后聽從陳台,不得不放下架子,兩次上門慰問並挽留。布雷的建議決定了人選——顧孟余。在蔣介石眼無奈此時顧孟余去意已決,辦學幾年的艱辛,中,顧孟余曾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的教務加上處處受阻后的心力交瘁,他堅辭中央大學長,如今蔡元培已成故人,黨內唯有顧孟余有資歷來當中央大學這校長之位。
於是十余年之后,顧抗戰勝利后,顧孟余曾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孟余再返學界。行政院副院長,但他拒不就職。從中央大學辭顧孟余在剛到中央大學的第三天,就公職后,他又成為閑雲野鶴。大陸解放以后,顧開向校內外表白自己的治校理念:學術思想自孟余未隨蔣介石去台灣,而是久居香港。1950由,一切黨派退出學校。由此拉開了中央大學年他與張發奎聯合張君勱、張國燾、李微塵等史上大膽創新改革的序幕。在辦校方針上,他組成了所謂的“第三勢力”,創辦《中國之調整了中央大學現有的院系結構,按照國際聲》雜志為陣地,擬步20年前改組派之后塵,上通行的模式建校,補充了不少學科院系,使開展一場介於國共兩種勢力中間的所謂新政治中央大學具有文、理、法、農、工、醫、師范運動。最終因新中國成立大勢不可逆轉,這一等7個學院,40多個系、科、組,2000多名學組織內部首先出現分裂,不久即土崩瓦解。該生,成為國內系科最為齊全的綜合大學,並有組織瓦解后,顧孟余離港赴日,后寓居於日最龐大和健全的學術教育機構﹔在用人上,他本、美國等地,從事學術和政策研究。1969年秉承當年北京大學“兼容並蓄”的指導思想,他回到台灣定居,出任台灣當局的“總統府資不拘一格,不問派系,隻要有真才實學就大膽政”。顧孟余夫婦膝下無子女,晚年是在貧病聘用,提拔年輕教授,為他們創造自由寬鬆的和寂寞中度過的。他常對來看望他的人表述自教學與研究環境﹔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己的思鄉之情,希望在有生之年回故鄉上虞祭履行自己的諾言,為了維護學術自由,不畏艱祖,能夠葉落歸根。這是人之常情,無奈卻成險,多次與試圖滲透進學校的黨派勢力進行力為老人最大的遺憾。1972年6月,顧孟余病逝於爭,還把著名的民主士和共產黨員包括吳玉台北,享年85歲。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