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顧孟余的從政生涯

2013年08月15日09: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民國的知名人物中,有一些學識淵博,又頗具個性特點的知識分子型政界才俊,他們在國民黨政府的官職任上,為國家民族做過一些好事,在民族大義面前也能站穩立場,一旦進入自己熟悉而又喜愛的角色,又能發揮出進步的作用,顧孟余是其中的一位。

顧孟余,祖籍浙江上虞,1888年出生於宛平,15歲時進入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求學,專修德語和法國文學。1906年被選拔為譯學館生赴德國留學,先后在萊比錫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電學和政治經濟學。在早期中國留學人員中,先學理后學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基礎都具備的人還是不多見的。而顧孟余具備了這個條件,對其后來的從政和治校及其他職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顧孟余生性活潑,好交友,也有很強的交際能力,很快在留歐的中國留學生中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就包括對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蔡元培。第二年,19歲的顧孟余期待改變中國面貌日益強烈,遂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立志把推翻清王朝作為自己人生的首要政治目標。武昌起義成功后,他回到國內。蔡元培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后,特邀其任該部司長,但顧孟余沒有接受這一邀請,而是返回德國繼續其學業。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顧孟余再次回國參與起事。革命失敗后,他隱居在上海。德國西門子公司聞訊特聘其為北京分公司工程師,顧孟余遂遷居北京,同時還保持著與同盟會同仁的聯系,為他們提供袁世凱政府和后來北洋軍閥政府的信息。顧孟余的這次回國,開啟了他后續斑斕多彩的人生裡程。

顧孟余遷居北京不久,就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時已改名為北京大學,受聘擔任教授兼德文系主任,之后又擔任過經濟系主任並連任教務長數年。三年后,蔡元培來到北京大學擔任校長,在其“兼容並蓄”治校思想的引導下,諸多有才學的中華學子聚集在此,北京大學也因此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顧孟余作為教務長,成為蔡元培的得力助手,為貫徹“兼容並蓄”的治校思想,推動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