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戰期間的張宗遜和三五八旅

2013年08月22日13:48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抗戰期間的張宗遜和三五八旅

b2qtP082201001002.jpg

毛澤東(后排左三)與張宗遜(前排左二)等參加秋收起義的同志在延安合影。

1937年8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陝北紅二十七、二十八軍、獨立第一、第二兩師,在陝西省富平縣庄裡鎮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〇師。以紅二軍團和紅二十八軍編為三五八旅,以紅六軍團和紅三十二軍編為三五九旅,兩支英雄的部隊就此誕生。

此前,紅一、二、四三個方面軍,經萬裡長征雖然在陝北會師,但卻都駐扎在保安縣及其西北最貧窮的一些地方。經國共兩黨代表協商,國民黨的軍隊自行退出延安及其南面的幾個縣,讓紅軍進駐,以利紅軍休整,待開赴抗日前線。

1937年1月6日,毛澤東任命張宗遜擔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參謀長葉劍英)第一局局長。中央軍委一局,也稱中國工農紅軍總部一局,是軍委指揮機關的一個綜合部門,下設作戰、文秘、機要、警衛和行管等業務單位,並直接指揮中央警衛團。其性質與職能,類似於現在的軍委辦公廳加總參作戰部,再加機要局、警衛局和管理局。出任如此要職,可見毛澤東對張宗遜的信任與器重。

當時張宗遜還不到29歲。到職后,他立即籌劃把軍委機關遷往延安的事宜,親率警衛團一部及先遣人員,乘馬星夜趕往延安,劃分了各單位的駐地,布設了警戒,制訂了遷移方案。隨即,他返回保安呈請毛澤東審定並下達各單位后,又護隨毛澤東由保安向延安轉移。

1937年5月,毛澤東同張宗遜等18位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同志在延安合影,並親筆在照片的頂端深情地寫上:“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動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至今尚存之人數約數十人,此為一部分”。毛澤東生前一直很喜歡這幅照片,解放后全國的許多報刊多次刊登,軍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等許多展覽館長期展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