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遜1908年2月7日出生在陝西渭南赤水鎮堰頭村的一個富裕農民家庭裡。1926年2月,他如願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編入第五期入伍生第二團二營五連,並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共正式黨員。
1927年7月,張宗遜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連長。當時,警衛團擬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未果,轉入江西修水一帶活動。同年9月,張宗遜隨警衛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由警衛團改編而成,團長盧德銘)參謀。按照中央規定的秋收起義計劃,各團由東向西攻擊,目標是奪取長沙。行動中,張宗遜率領一連兵力,在第一團編成內行動,向西攻擊時,擔任先鋒﹔向東撤退時,擔任后衛。連續戰斗十來天,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初步展現了他指揮作戰和管理部隊的才干,引起了領導起義的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的關注。由於敵強我弱,加上起義軍的指揮員又大都缺乏實戰經驗,起義軍損失嚴重,盧德銘不幸犧牲。
在此危急時刻,毛澤東毅然決定,放棄西進奪取長沙的計劃,改向東南湘贛邊界的山區轉移。1927年9月,起義軍轉戰至江西省永新縣境內的三灣村。在毛澤東領導下,起義軍在三灣休整了五天,對所剩部隊進行了整編,將起義部隊原來的三個團縮編為一個團,下轄七個戰斗連隊,共約1000人。張宗遜調到特務連(連黨代表羅榮桓)任副連長,他帶領一個排專門擔負毛澤東的貼身警衛,實際上成了毛澤東的首任衛士長。當毛澤東聽說他是陝西渭南人時,風趣地說:“你來自八百裡秦川,是姜太公的老鄉呀!姜太公垂釣於渭水嘛。”而張宗遜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只是以微笑來答謝毛澤東的信任和鼓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