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說“秀才”

陳晉

2013年08月28日09: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再說中共黨史經驗。

本來屬於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在以農民佔絕大多數的中國土壤上干成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除了共產黨人有好的科學信仰這個優勢外,它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最先起事的,是一批特殊的秀才,而且,大秀才總是從小秀才裡成長起來的。站在黨史起點上的有兩代知識分子,一是陳獨秀、李大釗這些當時的大知識分子,一是毛澤東、周恩來這些當時的小知識分子。毛澤東說,“我們是他們(陳獨秀等)那一代人的學生,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准備了干部”。的確,參加一大的12個代表,基本上是五四運動中嶄露頭腳的小知識分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由秀才們最先起事,隨后把一些小秀才變成了大秀才。毛澤東師范畢業時的理想是當教師和記者﹔周恩來赴日本留學寫下詩句“面壁十年圖破壁”,目的是修學儲能以待將來﹔劉少奇、任弼時參加革命時還是上海外國語學社的學生,一心想著出國留學的事﹔張聞天、陳毅在五四時期埋頭寫過白話小說﹔瞿秋白當時引起轟動的《餓鄉紀程》,表明他的實際職業是記者﹔聶榮臻到歐洲勤工儉學想方設法上的是比利時一所大學的化學工程系﹔鄧小平和陳雲參加革命時,一個干的是刻蠟板、辦報刊的活兒,一個是商務印書館裡酷愛讀書、熱心罷工的店員。可見,這些后來叱咤風雲的大革命家、大政治家,當初都屬於擁有專業志向的小秀才。有人統計過,參加井岡山斗爭的人當中有218名知識分子,包括留學生、大學生、中專生、中學生、軍校生等等,也都是默默無聞的小秀才。參加長征的知識分子中,僅赴國外留學的便不下50位,其中包括紅軍的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以及黨的兩任總負責人博古和張聞天。毛澤東雖然沒有留過洋,但依舊是一身文氣,常說自己指揮打仗靠的是“文房四寶”。這時候,離黨史起點已經15年了,他們已經不是小秀才了。

篳路藍縷的革命實踐,把小秀才歷練成了大秀才,但也不是把隊伍裡所有的小秀才都歷練成了大秀才。小秀才能成為大秀才,從黨史經驗看,無非是信仰成其大,走出書齋到實踐中獨擋一面成其大,善於領導群眾成其大,跳出自己的專業看問題作決策成其大。

怎樣對待、培養和使用秀才,一直是毛澤東面臨和重視的一個問題。他和他那一代黨的領導人,多為知識分子出身,看重不同類型的秀才是很自然的事。同時,他們又在特殊的經歷中脫胎換骨,超越了小秀才的境界和作為,也就習慣以自身的經驗和體會來對待知識分子,既有高遠的希冀,也有算得上嚴格的要求。對術業有專攻的小秀才,毛澤東經常講的是要有正確的立場和感情,解決為誰服務問題,實現紅與專的統一等。有時候雖然也發些文化低的人可以打敗文化高的人這類極而言之的議論,甚至做些過頭的事,但他從不否認秀才的作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