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斯大林是有著復雜的心緒的
應該說,毛澤東對斯大林是有著復雜的心緒的。對於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領袖的斯大林,在他生前以及逝世之后,毛澤東始終是採取尊重和敬重的態度的。在公開的場合,他不曾隨意批評和指責斯大林﹔相反,他曾寫過三篇文章熱烈地稱贊斯大林。
后來,即1956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討論《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的文稿時,毛澤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一生寫過三篇歌頌斯大林的文章。頭兩篇都是祝壽的。第一篇是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壽辰時寫的。第二篇是在莫斯科,1949年他70大壽時的祝詞。第三篇是在斯大林去世后寫的悼念文章。這三篇文章老實說我都不願意寫,但從理智上來說又不能不寫,而且不能不那樣寫。斯大林去世后,蘇聯需要我們支持,我們也需要蘇聯支持,所以寫了一篇歌功頌德的悼念文章。這不但是對斯大林個人,而是對蘇聯黨和人民的問題。”
“不願意寫”又“從理智上來說又不能不寫,而且不能不那樣寫”,反映了毛澤東復雜的心理。此外,對毛澤東這句話的理解,應該考慮是在黨內的講話,可以隨意一些。換言之,毛澤東確實對斯大林有過看法,這主要是在中國革命過程中斯大林犯有干涉中共內部事務、以錯誤的思想和決策影響中共,以及時不時顯露出來的“老子黨”和“沙文主義”的作風。對此,毛澤東是很有意見的。
他曾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抗日戰爭初期的王明右傾機會主義,都是從斯大林那裡來的。解放戰爭時期,先是不准革命,說是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打起仗來,對我們半信半疑。仗打勝了,又懷疑我們是鐵托式的勝利,1949、1950年兩年對我們的壓力很大。”
此外,中國革命勝利后,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其間也有過一些不愉快。那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毛澤東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訪問蘇聯,第一次見到了斯大林,也受到了隆重的禮遇。而毛澤東一見到斯大林就說:“我是長期受到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斯大林立即表示:“勝利者是不受審判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應該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他們可以彼此解開心結。不過,毛澤東還是敏感地意識到來自對方的一絲冷落和強權態度,而毛澤東對此又是講分寸的,他曾在黨內號召不要學《法門寺》裡的賈桂,反對自卑和奴性心態,這都是有所指的。
對於斯大林,毛澤東始終堅持“三七開”的態度。后來他在《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說:“蘇聯過去把斯大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我們國內也有人跟著轉。中央認為斯大林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總起來還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按照這個分寸,寫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三七開’的評價比較合適。”
文章末了,還有一個題外的話。據毛澤東的秘書葉子龍回憶:當年斯大林逝世后,毛澤東到蘇聯駐華使館吊唁,“在返回的路上,車子行到長安街府右街口時,毛澤東突然說他不想再任國家主席了,想盡早從這個位子上退下來”。這是毛澤東鑒於斯大林的突然逝世,想到“接班人”的問題。其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上,這個問題一直是十分突出的,經歷了斯大林的逝世,更加明顯了。當時新中國成立沒幾年,卻已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和國內的各項政治、經濟運動。圍繞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問題,黨內也已經有了思想上的分歧,同時在體制建設上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斯大林的突然逝世,讓毛澤東意識到問題的緊迫和嚴重。隨即,他開始有所調整和安排,如撤銷政府黨組干事會,加強計委的權限,以及加強和統一中央文件的簽發等。不過,對於自己從國家主席的位子上退下來的考慮,由於種種原因(包括后來民主黨派人士的反對等),卻沒有實質性的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