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蕭克上將的紅軍生涯

夏明星

2014年02月21日08: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就是50多年后,我回碕石,老人見到我,還親切地叫我蕭連長”

1928年春天,蕭克正在家鄉秘密進行黨的地下工作。農歷春節前夕,黨內同志告知: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在宜章起義,湘南暴動就此發起。蕭克一聽,激動不已:“我一聽朱德的部隊到了宜章,喜出望外。朱德是南昌起義第九軍的副軍長……我們兵敗流沙后,便與他們斷了聯系,沒想到朱德現在到了湘南。”於是,蕭克立即趕往宜章尋找起義軍,並在宜章碕石(村)參加了年關暴動,擔任了新成立的農民武裝———獨立營副營長。因為部隊不多,隻編一個連,他又兼任連長。

領導農民武裝的困難,蕭克晚年有過回憶:“碕石暴動后,我擔任獨立營副營長兼連長,這個營實際隻有一個連,步槍和梭鏢各30多支,而步槍約有一半是本地鐵匠仿造的,名為五響槍,但打三四發子彈就要擦油才能打,大家稱其為‘土快槍’。‘土快槍’者,又土又快也。……人員都是本地農民,相互間講土話,離三五十裡的人都很難聽懂。晚上,有些人還帶槍回家過夜。班、排長也是本地人,軍事素質不高,即使執行日常勤務也不夠。”

不過,想起在“鐵軍”的戰斗、生活,蕭克的信心又大增:“我在鐵軍工作過,體會到鐵軍的鋼鐵精神是從嚴格的管理訓練和從艱苦戰斗中培養鍛煉起來的。我常想,孫武可以把吳宮姬妾訓練得進退自如,戚繼光可以把義烏農民兵訓練得赴湯蹈火,我們是共產黨,也一定能把這些農民訓練成新的‘鐵軍’。”

信心有了,措施也有了。蕭克認真整頓訓練部隊,首先宣布了幾條規定:建立連值星、班值日制,有事要報告﹔早晚點名,按時操課,愛護武器,行軍不用槍挑東西,梭鏢不倒插,不沾土,保持潔白而銳利﹔吃飯由值星班長吹哨子集合,一班一桌﹔辦公不講土話,還要講禮節。對於嚴重違犯紀律者,則嚴懲不貸。

由於練兵有方,蕭克很快贏得了農民武裝的愛戴:“地方同志和農民看到我把部隊帶得守紀律,又學會各種射擊姿勢及散兵動作,雖然處分了他們的子弟,但認為我執行紀律時,還合人情。他們見到我,都親熱地叫我蕭連長。”“就是50多年后,我回碕石,老人見到我,還親切地叫我蕭連長。”

1928年4月,南昌起義余部、秋收起義余部會師,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宜章農民武裝編為紅二十九團,蕭克擔任紅二十九團二營七連(基本是碕石暴動的武裝)連長。

由於紅二十九團官兵大多為宜章農民,眷戀家鄉,難舍故土,到井岡山后,他們常常想打回家鄉去。1928年7月,紅四軍軍委迫於壓力,決定回湘南。

7月24日,紅二十八、二十九團合力打下郴州,紅二十九團駐在郴州南門外,紅二十八團住在郴州城北。將近黃昏,國民黨軍從北面來反攻,紅二十八團奮起抵抗。可槍聲一響,紅二十九團各部大亂:隊伍也不集合就向南跑,男女老少和行李擔、伙食擔夾在部隊中亂跑。跑出兩三裡路,隊伍還停不下來。

蕭克一看,心知情況不妙:紅二十八團在打仗,紅二十九團不去增援,怎麼反而向南跑?他當即命令:七連坐在路邊不要走動,也不許散兵亂插隊。他站在南面最前頭,把班長、排長叫來,對他們說:“上級沒有命令就向南亂跑,一定是那些想回家的人‘發謠風’。”“軍長在北面,二十八團也在北面,我們單獨回宜章行嗎?”

當時,“部隊對朱德軍長帶點神秘式的信仰,又佩服二十八團能打勝仗”。因此,蕭克這幾句話,提醒了大家,大家都說:“不行!”於是,他就斷然命令回頭走,天黑時分,終於找到紅二十八團。

這次回湘南,紅二十九團損失驚人,隻有7連建制完整:“這時,二十九團基本散了,總共剩下不到200人,約百支槍,隻有我連是保持完整建制歸隊的。”

這次回湘南時值8月,此次行動故被稱作“八月失敗”,它使紅四軍遇到了建軍以來最困難的局面。遭遇如此挫折,朱德決定對紅四軍進行整編。在資興縣布田圩,朱德把紅二十九團撤並到紅二十八團,並親自兼任團長。這時,蕭克調任紅二十八團一 營二連連長。見到蕭克,朱德評價很高,期望很高:“這次回湘南,二十九團隻有你這個連保存下來了,現在讓你當二連連長,一定要把這支隊伍帶好。”

紅二連,前身是北伐時期葉挺獨立團的一個營,戰斗力很強。從農民團轉到正規團,又帶這樣一個主力連,蕭克感覺棒極了:“真好像自己又回到了‘鐵軍’,當然也感到責任重大。”

在紅二十八團裡,蕭克從紅二連連長起步,歷任一營副營長、二營黨代表、二營營長,是井岡山上的優秀指揮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蕭克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