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專職廚師程汝明談江青(下)

口述 程汝明  整理 閻長貴 李宇鋒

2014年03月12日13: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江青搬到釣魚台住,她就極少同毛主席一起吃飯了”

鄭:一般情況下她就一個人吃飯?

程:就她一個人吃,她也不讓孩子跟她一起吃。

閻:李訥在大食堂吃飯,不跟她一塊吃。

楊:她吃飯的時候,孩子在旁邊坐著,也不讓孩子吃她的東西。

閻:我們都覺得奇怪,偶爾李訥要跟她一起吃了頓飯,李訥就高興得了不得,跑來告訴我們“今天媽媽叫我一起吃飯了”。

李:江青1個月吃飯大概能花多少錢?

程:100塊錢左右,她吃的東西都得給她算上。

楊:對,水果啊,點心啊,還有茶葉啊,隻要是入口的東西都給她算上。

李:噢,您說這100多塊錢還包括茶葉?

程:對,全都給算上了。

鄭:當時江青身邊工作人員吃飯不是您給做吧?

程:不是。江青身邊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我自己,每頓飯都到機關大食堂去吃,上班不能去吃時,由其他人幫助給打回來。不吃她的,她要剩了我也不吃,我當時也有補助,就在食堂裡吃飯。

鄭:那江青吃不完,剩下的東西怎麼辦呢?

程:她吃大米飯每次吃多少我知道,她吃多少我給她做多少,她要說加個人吃飯,我再給她多來一碗兒,她不加人,我就給她蒸那麼多。連煤氣都得花錢啊,我得給她精打細算。

李:是嗎,您說這100塊錢還包括煤氣哪?

程:不包括。煤氣不屬於入口的東西,要另外單算。就是水、電不花錢,煤氣花錢算她賬上。開始釣魚台裡沒有用煤氣罐的,每天燒那個大爐子,燒的煤那麼多,怪浪費的。最后這規矩我給他們破了,江青已經用上煤氣罐后,張耀祠還說釣魚台周圍300米以外才能用煤氣罐,我說我自己注意點兒,不會出現安全問題。我用煤氣快一年了沒出事,在釣魚台住的幾個領導的廚師知道后,也著急了,也要求用煤氣,很快就都用上了。

李:您覺得這方便是吧?

程:用煤氣多方便啊,一開就著,馬上就能做飯。使用爐灶要一會兒加煤,一會兒加煤,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用火,還不能讓它滅了。鄭: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她跟毛主席在一起吃飯嗎?

程:“文化大革命”之前,江青也跟毛主席一起吃啊!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江青搬到釣魚台住,她就極少同毛主席一起吃飯了。怎麼呢,她在釣魚台這邊辦公,主席在中南海那邊辦公,就沒辦法在一起吃飯了。就20世紀50年代來說,江青和毛主席每天在一起吃頓飯也不容易,因為他們的作息時間和工作生活習慣不盡相同。江青晚上這頓飯,恰恰是主席的第一頓飯,隻有晚上這頓飯,兩人才能在一塊兒吃,如果沒有孩子,就主席和江青兩人一起吃。上學的孩子禮拜六晚上回來,可以允許同父母在一起吃頓團圓飯。禮拜天小孩都得到機關食堂吃去。這是主席給規定的,小孩屋子裡頭不要鋪地毯,吃飯要到大食堂。

李:他們一家都在一塊兒吃飯熱鬧嗎?

程:小孩們都不敢說話,熱鬧什麼啊!主席問他們什麼,他們回答什麼,在一塊兒吃頓飯,連江青都不敢大聲大氣。小孩也說在那兒吃飯拘束著呢,不如在廚房這兒舒服——過去小孩一般都在廚房裡吃。以后主席不叫他們在那兒吃了,叫他們都到大食堂去吃。

鄭:主席跟江青就是早晚在一起吃?

程:主席剛起來第一頓飯算早飯,而江青是晚飯。江青跟主席一起吃一頓飯,這頓飯也不好弄,一頓飯得幾個菜,江青的菜和主席的菜得合並,既要主席能吃又要江青也能吃,這時候很難做,菜還得減一個。比如江青一葷一素,主席一葷一素,再加個半葷素的,兩個人吃4個菜,很不好做,他倆口味兒不一樣,主席的調味兒濃,蔥、姜、蒜放得多,江青一點兒不讓往裡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