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一講 偉大的開端

2014年04月09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思考題:

1中國共產黨早期是如何領導工人運動的?

2孫中山為什麼會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3北伐戰爭為什麼能夠迅速取勝?

4中國共產黨可以從大革命失敗中獲得哪些教訓?

課間休息:

“中山艦事件”之謎

發生在1926年3月的“中山艦事件”,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謎。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專家發現,“中山艦事件”並非由蔣介石一手策劃,它的發生有其偶然性的一面。

3月18日下午,由上海開往廣州的商輪被劫,停泊於黃浦江上游。該輪向黃埔軍校求救,要求派衛兵及巡艦前往保護。這一偶發事件正中國民黨右翼分子的下懷。當時,國民黨右派不能容忍共產黨力量的發展和蘇聯顧問影響的增強,極想制造事端拆散廣州的革命聯盟。

於是,以廣州的孫文主義學會骨干歐陽格、王伯齡等人為主謀,一面誘使共產黨人李之龍控制的中山艦出動,一面則密告蔣介石,說海軍李之龍有異動,已出動中山艦要逮捕校長,奪取軍火。此時的蔣雖因依靠蘇聯供應軍械而仍然主張聯俄,對共產黨也時而表現出願意合作的姿態,但在內心裡,卻早已滋生出強烈的不滿,所以,正和“左傾”的汪精衛以及蘇聯顧問矛盾重重。得此消息,蔣驚怒交加,作出了后來眾所周知的過激反應。

其實,據陳立夫在《成敗之鑒》一書中的回憶,蔣得到這個消息的最初反應是整頓行裝,准備離開廣州,一走了之。就在蔣、陳驅車到達碼頭之前數分鐘,陳立夫突然對蔣說:“校長,為什麼我們一定得走?軍事權在校長掌握之中,為什麼我們不干一下?”陳立夫:《成敗之鑒》,台灣正中書局1994年6月版,第51-54頁。這提問正是蔣介石猶豫不決之事,他聽后似有所悟,馬上吩咐司機開回寓所。3月20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一幕。

后在審訊李之龍過程中,歐陽格、王柏齡等同謀陷害徹底敗露。蔣將他們免職,並扣押虎門。4月14日,李之龍獲釋。

此事原委本應水落石出,但由於陳獨秀、張國燾等認為李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拒絕給他恢復中國共產黨黨籍,致使李在1928年2月10日,在廣州紅花崗(今烈士陵園)英勇就義時,都還不是共產黨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