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戰勝”神話的破滅
1937年7月7日,完成了全面侵華准備的日本帝國主義,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向中國發起進攻,守衛盧溝橋的中國將士英勇還擊,全面抗戰的閘門終於全部拉開。
從7月到9月,短短的兩個月時間,日本侵略軍憑借精良的武器和長久備戰的優勢,不僅迅速拿下北平、天津兩大城市,而且把戰火燒到了整個華北。侵略鐵蹄所到之處,中國軍隊損兵折將,步步潰退,城鎮瘡痍,鄉村荒蕪。日軍的侵略氣焰更加囂張,飛揚跋扈,不可一世,自我陶醉在“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之中。然而,日軍的美夢沒做多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就在平型關給了它當頭一棒,“不可戰勝”的神話隨即變成了笑談。
盧溝橋開戰后,戰爭的血與火在剎那間催發了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國共合作加快了步伐。開戰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發表了《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吁“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建筑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驅逐日寇出中國!”《六大以來》(上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43頁。全體紅軍將領致電蔣介石,請纓抗日。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陝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以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
第八路軍下轄一一五、一二〇、一二九三個師。一一五師由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全師共15萬人。一二〇師由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全師共14萬人。第一二九師由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全師共13萬余人。這就是抗戰期間名聞遐邇的八路軍三大主力。
林彪,1907年生於湖北黃岡。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共產黨。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並隨著武裝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央蘇區的開創者之一。因在多次重大戰役中顯示出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成為紅軍中最年輕的高級領導干部。
聶榮臻,1899年生於四川江津(現重慶市)人。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並積極投身旅法學生運動。1922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0月,聶榮臻奉命進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回國后到黃埔軍校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參加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1931年到中央蘇區。長征期間,與林彪一起率紅一師、紅軍大學等部為先遣隊,多次擊退敵軍,為創建陝北革命根據地立下大功。
蕭克,1907年生於湖南嘉禾縣。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1928年,率部參加井岡山會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歷任連長、營黨代表、營長、第一縱隊參謀長。長征開始,身任紅六軍團軍團長,奉命率部先遣西征,為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開辟通道。后被任命為紅四軍第三十一軍軍長,為保存紅軍力量和實現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作出了重大貢獻。
劉伯承,1892年生四川開縣。曾在川軍中作戰10年,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也參加了軍閥之間的戰爭,有“川軍名將”之稱。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配合北伐戰爭而起義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劉參加了南昌起義,后輾轉到蘇區革命根據地。劉判斷敵情准確,計劃戰斗周密,善於出奇制勝,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
徐向前,1901年生於山西五台縣。1924年成為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生,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3月,在國共合作面臨分裂的嚴重關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9年6月,受黨中央派遣,到鄂東北任紅一軍三十一師副師長,開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1931年,年僅30的徐向前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從此,他的名字和紅四方面軍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長征途中,徐向前與朱德等同張國燾的錯誤路線進行了有理、有節的斗爭,為維護紅軍的團結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1937年9月,日軍佔領平津后,兵分三路在華北展開全面進攻:沿津浦線南下奪取濟南、青島﹔沿平漢線取保定、石家庄﹔沿平綏線向太原逼近。國民黨軍隊抵擋不支,紛紛潰退。中共中央軍委遂決定八路軍三大主力出師抗日。根據同國民政府達成的協議,八路軍開赴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作戰。在黨中央和毛澤東正確戰略戰術的指揮下,三大主力迅速到達各自的“責任區”:第一二九師進至以呂梁山為依托的晉西南地區﹔第一一五師進入恆山山脈,並逐步在太行、太岳兩山脈中擺開陣勢﹔第一二〇師赴晉西北,鉗制進攻太原之敵。參見李良志、王樹蔭、秦英君:《全民抗戰氣壯山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274頁。
飛揚跋扈的日本侵略軍為達到佔領太原的目的,分左右兩翼推進:右翼以一個派遣兵團和兩個混成旅的兵力,在佔領大同后,出陰山進犯雁門關﹔左翼由第五師團集結懷來、宣化,分兩路西進,企圖突破平型關,最后與來自大同的日軍在雁門關會師。然而這一次,侵略軍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平型關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制高點,右側是白崖台等山嶺。在關前,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溝深數十丈不等,全長約13公裡。一條公路蜿蜒其中,許多地方狹窄得隻能容一輛汽車通過,無法錯車。但兩側高地山頭卻比較平坦,適合隱蔽部署兵力。顯然,這是一個伏擊殲敵的理想戰場。
敵第五師團長坂垣征四郎是個有名的“中國通”,但自“七七”以來,因幾度獲勝,自認所向無敵,一時忘乎所以。此次行動中,他一心想著盡快趕到雁門關會師取得頭功,忽視了到雁門關之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平型關的威力。
9月14日,第一一五師先頭部隊日夜兼程奔赴晉東北,神不知鬼不覺地抵達平型關西南,並派出偵察分隊查看平型關地區的地形和敵情。23日,林彪在平型關東南面的上寨召開全師連以上干部動員大會,並下達具體部署:楊成武的獨立團、騎兵營負責切斷敵軍的交通線,阻止敵軍的增援﹔楊得志的第六八五團和李天佑的六八六團為主攻,全部埋伏在平型關東側山地,利用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截擊敵先頭部隊,並分割殲擊沿公路開進之敵﹔徐海東的第三四四旅的第六八七團(團長張紹東)在平型關北面截斷敵軍退路,不讓敵軍退縮﹔第六八八團(團長陳錦繡)為預備隊,以便機動。這個部署截頭斷尾、中間分割,可以把來犯之敵一網打盡,滴水不漏。
24日,偵察部隊傳來消息,敵軍將在25日早晨通過平型關。當夜12點,林彪和聶榮臻用電話向各支隊伍下達了進發命令。
歲值深秋,夜寒徹骨。晉北9月下旬夜間氣溫已很低,當年9月19日是中秋節,平型關、恆山、雁門關一帶曾降大雪。部隊行進到半途,天又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八路軍官兵均無擋雨御寒裝備,身上的軍裝,又破又爛。隻能冒雨摸黑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行進。不久,大雨未至,山洪又來,戰士們把槍和子彈挂在脖子上,手拉手結成“纜索”,或拽著馬尾巴從激流中蹚過去,但不幸仍有戰士被山洪卷走。李良志:《渡盡劫波兄弟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頁。經過大半宿的冒雨急行軍,拂曉前,部隊終於到達目的地,按預定計劃,分頭在平型關首尾及兩側埋伏起來。這時,靜悄悄的平型關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口袋,正張開著大口,等待日軍悉數進入。
天亮之前,雨是停了,經過一夜的秋雨侵襲,戰士們全身汗雨濕透,又冷又餓,還得伏於濕地、山岩上待命。但是,伏擊侵略軍的計劃讓大家興奮異常,充滿必勝的信心。
25日凌晨,山溝公路上由遠而近傳來汽車的馬達聲,隻見坂垣師團的第二十一旅4000余人,乘汽車百余輛,附輜重大車200余輛,沿靈丘至平型關的公路西進,黑壓壓的一片,充滿殺氣。由於當地群眾的積極協助和配合,一一五師如此大規模的調兵遣將和行軍埋伏等軍事行動,居然沒有走漏一點風聲。因此,這些毫不知情的侵略軍還是大搖大擺,驕情橫溢,如入無人之境。
7時左右,敵第一輛汽車進入伏擊圈,伏擊的八路軍官兵壓著怒火,耐心等待這些不知死期已至的狂妄之徒走近、再走近……由於溝深路窄,加上雨后道路泥濘,敵軍車輛人馬擁擠堵塞,行進緩慢。等敵人的最后一輛汽車進入伏擊圈,八路軍的信號彈升入了天空。第六八七團第五連的連長曾賢生率全連首先發起攻擊,用手榴彈炸毀敵人車輛,堵截敵軍的退路。頓時,迫擊炮、機槍、步槍、手榴彈,全線開火,居高臨下,劈頭蓋臉向敵軍砸去。擁擠在公路上的日軍一時亂了陣腳,人仰馬翻、車馬相撞,亂作一團。因無路可退,日軍拼死抵抗,反復爭奪公路兩側制高點——老爺廟和白崖台,沖殺聲響徹山谷。
坂垣征四郎得知二十一旅一部被圍,急令在蔚縣和淶源的兩個聯隊救援,但分別遭到早有准備的一一五師獨立團和騎兵團的痛擊。日軍還出動飛機轟炸,但由於是溝谷中的短兵相接,飛機的威力相當有限。曾經參加平型關戰役並擔任連長的谷懷良在60多年后回憶當時的戰況:
“日軍派出飛機支援地面部隊,一天來四五次,每次七八架飛機,最多不超過10架。他們朝下面扔炸彈,並用機槍掃射。之前在戰場上,沒見過飛機,所以一開始,大家有些恐懼,但是,飛機一來,我們的步槍、機槍、沖鋒槍,所有的槍支都集中火力射擊飛機,當天,打下日軍第一架飛機。山頭上立即炸了鍋,所有的士兵都在高呼,所有的沖鋒號都吹響了,大家都十分興奮。以后,再來飛機,大家都不怕了。整個戰役共擊落了日軍5架飛機。后來,日軍害怕炸彈滾下山誤傷自己的部隊,不敢輕易轟炸而撤退。”《尋訪抗戰老兵》,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頁。
激烈的戰斗持續到27日白天,敵人終未能沖破包圍,坂垣師團二十一旅遭殲滅性打擊。因為敵人死不繳械,千余日軍全部被擊斃。中國軍隊傷亡也很嚴重。據老紅軍戰士、聶榮臻的衛士阮受賢回憶,一一五師約有900人傷亡。《抗戰以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一書認為:中國軍隊團營干部5人負傷,以下近千人傷亡。第五連百名壯士,凱旋時隻剩30多人,連長曾賢生壯烈犧牲。戰斗極為殘酷,獨八旅三個團一個補充營5000多人,損失一個團。
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它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迫使進至渾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轉移到平型關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漢線和津浦線友軍的作戰,使已陷入敵圍的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於被殲的險厄。
平型關大捷是中國抗戰開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李良志、王樹蔭、秦英君:《全民抗戰氣壯山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頁。9月26日,蔣介石致電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彭德懷:“二十五日一戰,殲寇如麻,足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勵所部,繼續努力,是所至盼。”轉引自李良志:《渡盡劫波兄弟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頁。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