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任弼時的長征歲月·西征篇

宋毅軍

2014年04月21日16: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六軍團如何確定西征突圍的路線呢?

中央訓令規定,第一步是由永新以南的黃坳、上下七地域轉移到湖南的桂東地域發展游擊戰爭,推廣游擊區域﹔第二步應轉移到新田、祁陽、零陵地域,去發展游擊戰爭和創立新的根據地﹔第三步則向新化、淑浦兩縣間的山地發展,向北與紅三軍取得聯絡,“以造成江西、四川兩蘇區聯結的前提”。中央的根本目的是要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轉移的先遣隊,由湘贛蘇區先期突圍,深入湖南,調動敵人,摸清情況,探出路子,在湘中地區開辟一塊新的根據地,以便中央紅軍突圍后,向賀龍、夏曦、關向應領導的湘西根據地轉移時,有一個立足之地。但是《訓令》沒有將這個目的全部告訴任弼時等。

紅六軍團的領導人經縝密研究后認為,《訓令》規定的突圍方向沿途山高路險,不便運動,容易遭到駐寧岡的湘軍第十五師的堵截和駐永新的第十六、第六十二師的追擊,而且會過早地暴露行動意圖。因此他們確定,主力先向南移動,然后日夜兼程向西南急進,一鼓作氣沖破國民黨軍的包圍。其依據是:南面是湘軍和粵軍的結合部,敵人雖設有4道封鎖線,但兵力較弱,都是保安團隊和地主武裝,其間空隙較大,便於紅軍迅速行動,同時也不致過早向敵人暴露戰略意圖。

8月初,任弼時等發現國民黨軍隊頻繁調動,何鍵的西路軍從永新、寧岡向南推進,南昌行營又令駐南康的粵軍向北“與西路軍聯絡出擊”,企圖南北合圍紅六軍團。必要的退卻轉移,愈有准備,愈機密,愈神速,對於保存力量待機反攻愈加有利。為了在敵人部署未完成之前突出重圍,任弼時等一面向中革軍委建議提前於8月上旬行動,一面將主力推進到遂川縣的橫石、新江口一帶隱蔽待命。

經中央批准后,紅六軍團領導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令湘贛軍區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團在北面游擊鉗制敵人,獨立第五團佯裝主力繼續在牛田、津洞一帶活動,一部滲入贛江沿岸的萬安一帶作東渡贛江的姿態,迷惑敵人。8月5日,主力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攻佔遂川縣的衙前,建立突圍的翼側陣地。

任弼時電告中革軍委:“希望以后布置行動時的小地名(要)指明其所靠近的大地名”﹔被彭德懷稱為“隻知道圖上作業的戰略家”李德,在地圖上畫直線規定部隊行動路線﹔陳雲:“於是我們常常陷於絕境,而不得不重新折回。”

8月7日下午3時,任弼時率領全軍,在獨立第四團的接應和掩護下,冒著三伏天的酷暑,秘密而神速地從橫石、新江口出動,當晚佔遂川縣的藻林圩(現草林鎮),殲滅守敵,突破了衙前至橫石,遂川至黃坳、至七嶺的3道封鎖線。這時湘軍尾追,粵敵北上,企圖包圍紅六軍團於湘贛交界的桂東、上猶和遂川之間。紅六軍團日夜兼程,大踏步前進,9日佔左安,又突破了寒口至廣東橋的第四道也就是最后一道內層封鎖線。

任弼時隨軍西征時,陳琮英分娩后不到半年,當時她負責紅六軍團的機要工作,為了行軍方便,不得不將襁褓中的孩子“湘贛”寄養在當地群眾家裡。后來幾經尋找,至今沒有下落。

8月11日,當蔣介石命令何鍵和余漢謀在汝城、沙田、遂川、上猶直至贛州一帶趕筑碉堡“以便包圍”時,任弼時等率領的西征隊伍已安然到達湖南桂東縣的寨前圩,紅十八師第五十三團則奉命佔領南面的沙田。12日,紅六軍團在寨前圩召開連以上干部大會,慶祝突圍的初步勝利,誓師西征。任弼時以中央隨軍代表身份在大會上公開宣布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名單。軍政委員會為紅六軍團最高領導機關,由任弼時和蕭克、王震3人組成,任為主席。軍團長蕭克,軍團政治委員王震,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張子意。下轄第十七、第十八師。第十七師轄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團,師長蕭克(兼),政治委員王震(兼)﹔第十八師轄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團,師長龍雲,政治委員甘泗淇。當天,任弼時、蕭克、王震聯名向朱德報告:寨前至沙田敵碉堡20余座已為第五十三團全部佔領,大部破壞。措手不及的國民黨軍根據上峰急令趕筑碉堡,已是“臨渴掘井,緩不濟急”。

紅六軍團入湘后,湘、桂軍閥大為震動。首當其沖的是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西路軍總司令何鍵。因為紅六軍團既入湘南藩籬,湘南平原已無險可守,隻有湘江天險可以設防。他急令劉建緒為前敵總指揮,“馳赴湘南積極設防堵御”。劉建緒趕到衡陽,一面命第十五、第十六兩師尾追,一面令第十九師1個旅、保安部隊4個團,企圖在北上的粵軍配合下圍殲紅六軍團於郴縣、汝城、桂東之間。廣西軍閥生怕紅軍進入桂境,即派兩個師向北部邊界調動。這一來,紅六軍團按中革軍委的計劃在湘南發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已不可能。任弼時等當機立斷,准備趁敵人部署未完成之前,強行軍搶渡湘江,向新化、漵浦地區進軍。

誓師大會結束后,任弼時等當晚率部西進,經汝城、資興,越過郴宜公路,進入桂陽,20日打下新田后休息一日,繼續西進,於23日子夜到達湘江東岸零陵北面的蔡家埠一帶。

這時,紅六軍團面臨著嚴重的局面:一是橫在面前的浩浩湘江,自南而北,江面寬達600公尺,連日降雨,江水暴漲,不能徒涉。二是紅軍的鐵腳板畢竟不如敵人的汽車。這時,湘江西岸已有湘軍的8個團、桂軍的1個團先期到達布防,所有船隻均被扣留在西岸。沿江嚴密巡邏,又有飛機低空偵察。后續的湘軍1個旅從長沙車運到寶慶,桂軍主力第七軍正向零陵方向調動。三是尾追的湘軍第十五師已到陽明山西南側,第十六師車運向常寧急進。敵人企圖在湘江以東地區擺開架勢和紅六軍團決戰。

橫江困戰,兵家大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