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軍
8月24日,任弼時和蕭克、王震電告朱德:西渡湘江“已無可能”,建議“以陽明山為根據地”,暫時立足。第二天,全軍東行攀登陽明山。紅六軍團自8月7日離開湘贛后,連續行軍千余裡,其間隻休息了一天。本打算在陽明山區暫時立足,整理部隊,分田擴紅,不料上山以后,方知這裡地瘠人稀,山區狹小,難於立足,而敵人又分路從南、北、西三面合圍過來,軍團領導毫不猶豫地決定放棄原計劃。當時的電台政委穰明德回憶說:
陽明山上有一個廟,當天晚上,任弼時和蕭克、王震都宿在廟裡,電台也架設在廟裡。天下著大雨。我去放哨時,看到任弼時正在和一些身穿便衣的同志談話,他們是地方黨組織的同志。后來,我們交給他們一些武器,又把行動不方便的傷員留在當地,請地方安置,並向他們了解了情況。第二天天不亮我們就下山了。
為尋找渡湘江的地點,任弼時又向紅六軍團政治部副主任袁任遠了解情況。袁任遠原是紅七軍的干部,1930年11月在鄧小平、李明瑞、張雲逸率領下從廣西北上時曾渡過湘江,轉戰湖南、廣東邊境,進入湘贛地區。袁任遠詳細匯報了行軍路線。部隊下了陽明山后,東出白果市,同國民黨軍“兜圈子”,從4倍於己的敵軍包圍中擺脫出來,毫無阻攔地揮師南下,於28日到嘉禾附近,待湘軍追來時,紅六軍團折轉西上,急行軍3天,在道縣、江華之間徒涉湘江上游支流瀟水,到達湘桂邊境,准備進入廣西省灌縣東北地區。
紅六軍團在任弼時為首的軍政委員會率領下,8月份內,冒著酷暑,在無后方的條件下橫穿湘南,歷經汝城、郴縣、新田、寧遠、零陵、嘉禾、藍山等8縣縣境。盡管有湘軍保安團堵截於前,西路軍兩個師尾追於后,加上警備部隊和補充總隊分途“協剿”,但紅六軍團領導人指揮機動靈活,避實就虛,將士英勇頑強,行動神速,終使敵人部署一一落空,紅軍化險為夷。國民黨軍事史家哀嘆:“計劃不可謂不周,防線不可謂不密,追剿不可謂不勤”,但六軍團“或南或北,忽東忽西”,“迷離惝恍,使湘軍不易斷定其企圖,捕捉其主力”﹔兵力雖眾,“無異以牛捕鼠,大而無益”。湘軍獨立第三十二旅旅長胡達說,他們“總尋不到匪的主力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將他消滅”,有時兩軍相遇,紅軍“馬上將前衛變作側衛或后衛,其最大目標突然隱匿不見,如遇有死守陣地之匪兵,雖極少數,抵死頑抗,非有上官命令,決不撤退”。
紅六軍團轉戰湘南時,廣西新軍閥白崇禧雖然派出主力第七軍的兩個師參加“協剿”,但內心是矛盾的。他們手裡隻有十七八個團,一怕和紅軍較量輸掉“本錢”,二怕蔣軍乘機入桂,“明取西川,暗奪荊州”。在既要防共又要防蔣的處境下,白崇禧的總方針可以概括為“送客”,即:陳兵廣西邊境,讓開北面,打尾不打頭,“隻要紅軍不侵入廣西就行了”。當紅六軍團入廣西后,為了保護地方利益,白崇禧轉為“剿”而不“協”。9月初紅六軍團進入廣西的灌縣地區時,劉建緒判斷紅軍將在湘桂邊的黃沙河地區渡湘江,於是一面加緊前堵后追,一面電請桂軍第十九師在興安、全州間配合“協剿”。但是,白崇禧不予理睬,反而星夜將駐興安、黃沙河的兩個團調至湖南道縣,將駐全州的1個團派往江華﹔另調駐柳州的第二十四師北上增援,企圖將紅六軍團堵在廣西境外。道縣、江華是湘桂兩軍“協剿”紅軍的結合部,紅六軍團穿插其間,於9月2日在道縣的蔣家嶺村與桂軍遭遇,激戰4小時后,將它擊潰,當晚佔領廣西文市。
這時,全州、興安兩城因桂軍調離,兵力空虛,全州至興安間100多華裡的湘江沿線無兵防守。任弼時等抓住時機,率領全軍於9月4日從全州南部的石塘地區出發,直奔湘江江畔。全長1600多裡的湘江,自西南至東北,流經湖南匯入洞庭,源頭卻在廣西靈川縣東海洋山西麓,在上游,水流湍急,灘洲很多。全州鳳凰嘴的董家堰有一條卵石滾水壩,水淺可以徒涉,紅六軍團全軍未發一槍一彈,乘虛渡過了湘江。進入西延山區崇山峻嶺后,國民黨軍失去了交通優勢,行動也隻憑兩條腿,而紅軍的鐵腳板更顯示了威力。
紅六軍團進入廣西后,白崇禧調動了12000多兵力防止紅軍深入廣西腹地,又連日派出空軍嚴加偵察、迭次轟炸。紅六軍團憑借五嶺山脈的高山密林隱蔽,從9月2日至10日,轉戰在廣西境內的灌陽、全州、資源3縣境內。
9月初,中央紅軍准備沿著紅六軍團開辟的路線轉移,中革軍委要求紅六軍團在湘黔邊鉗制國民黨軍,直接配合行動。9月8日,任弼時等在資源縣的車田村接到中革軍委的訓令,指出中央原來要求紅六軍團在湘中的新化、漵浦間山地建立根據地,“在目前是不利的”。“目前六軍團行動最可靠的地域,即是在城步、綏寧、武岡山地”,紅六軍團要“努力在這一地區內,最少要於九月二十日前保持在這一地區內行動”,然后從綏寧、通道進入貴州東部的錦屏,沿天柱、玉屏、銅仁,北上與紅三軍會合,在湘西及湘西北的鳳凰、乾城(今吉首)、永綏(今花垣)和貴州東北角的鬆桃地區,背靠貴州建立鞏固的根據地。
任弼時等即率部離開廣西,再入湘境。這時桂軍第二十四師師長廖磊率部作“送客”式的追擊。當廖部追到湖南大山時,紅軍已經遠去,但見邊界上豎著一塊木牌,上書:“此是湘桂交界之處,不勞桂軍遠送!”
9月11日,紅六軍團已進入城步以西的丹口地區,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准備繼續匿進。15日,任弼時等率部西進途中接到中革軍委來電,批評“近幾日來的行動是與軍委九月八日的訓令不合的”,指責他們不應過早進入貴州、不應強行軍、不應保持不打仗的戰術原則,令他們在城步、通道、綏寧、靖縣地域發展游擊戰爭,目前“應消滅綏寧、靖縣及通道三角地帶的敵人”。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