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對社會管理的艱辛探索和主要貢獻

陳理

2014年05月26日13: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三、把社會管理和民生建設結合起來進行

在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的同時,毛澤東還明確把發展、特別是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減少和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治本之策。

早在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毛澤東就明確指出,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城市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要通過這項中心任務,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並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這是我們能否在城市站住腳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參見《毛澤東選集》第 4卷,第 1428頁。)這段話清楚地表明了在新中國建設中,要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以鞏固新生政權的基本思路。

在實踐中,我們黨進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恢復和發展經濟,切實保障民生。具體措施包括,著力恢復生產,解決工人的失業問題﹔在新解放區實行土改,給農民以看得見的好處﹔放寬限制,給手工業者以出路﹔合理調整工商業和稅收,使民族資本家有利可圖,不至於關門歇業,等等。通過這些重要舉措,當時一度緊張的社會關系很快得到了調整,社會秩序趨於穩定。

到 20世紀 50年代末,毛澤東在總結“左”的經驗教訓時,首先肯定了陳雲關於“先安排好市場,再安排基建”的意見,提出“要把衣、食、住、用、行五個字安排好,這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問題。安排好了之后,就不會造反了”(《毛澤東文集》第 8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 78頁。)。毛澤東之所以把民生問題放到人民群眾是否擁護我們,新生的人民政權能否在城市裡站住腳,社會是否安定等戰略高度來強調,無疑是基於對社會管理與民生建設二者關系的深刻認識。這也正是我們黨在實踐中始終堅持一手抓社會管理,一手抓老百姓衣食住用行等民生建設的原因所在。具體來說,當時的民生建設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著力解決就業問題。盡管當時面臨許多困難,但黨和政府還是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問題,包括為了將舊有人員全部接收下來,採取了“飯勻著吃、房子擠著住”(《毛澤東選集》第 4卷,第 1512頁。)等特殊辦法。這樣做,盡管使本來已十分困難的財政進一步增加負擔,但讓新生的人民政權政治上得分不少,社會和人心一下子穩定了下來。

積極發展各類教育事業。一方面,改革舊有學校教育,積極加快發展中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從實際出發,採取一些特殊做法,包括開辦工農速成中學,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掃盲運動等等,著重解決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受教育權利的問題。

在收入分配方面,結束了舊中國人剝削人的制度,確立了按勞分配的原則。具體措施包括,在工人中實行八級工資制,在農村合作社中實行評工記分,等等。盡管有些做法后來逐步流於“大鍋飯”和平均主義,但千百年來第一次建立起與公有制相契合的按勞分配制度,成為中國人民翻身作主人的一個重要體現,其意義不容低估。

開始了社會保障方面的積極探索。 1951年 2月,政務院第 73次政務會議通過《勞動保險條例》,對勞動保險金的征集與保管,對因工負傷、殘廢待遇,對工人與職員及其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待遇,對養老待遇、醫療待遇、生育待遇等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兩年后,政務院又對條例進行了若干重要修改,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提高勞動保險待遇標准。這為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減輕其生活中的特殊困難,發揮了積極作用。以此為標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開始起步,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完善。

特別是在醫療保障方面,不僅建立起公費醫療制度,還開創了農村合作醫療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醫療模式。在最鼎盛的時候,全國有 90%的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在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低的條件下,通過這種互助互濟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吃藥問題,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認為它為不發達國家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提供了樣本,成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范例”。

由於有扎實的民生建設作基礎,這一時期各項社會管理探索也進行得比較順利。在繼續肅清國民黨軍隊殘余、鎮壓反革命、大力整頓社會秩序的同時,還開展了多方面的民主改革,具體包括:對企業管理進行民主改革,廢除舊企業的封建把頭制度﹔廢除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取締舊社會遺留的黃賭毒等各種丑惡現象,等等。通過這些舉措,社會風氣、社會環境為之一變,社會主義社會的新秩序、新風尚逐步建立起來,新中國政府在社會管理方面的探索初顯成效。

總之,這一時期的社會建設,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盡管受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限,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不高,但老百姓從親身經歷中感受到,共產黨是代表他們根本利益的,人民政府是真心實意為他們辦事的。因此,這一時期盡管外有強敵威脅,內有種種困難,包括經歷了三年嚴重經濟困難,但民心是齊的,人民群眾始終不渝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整個社會也是穩定和可控有序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