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放牛娃陳光當高官后的“赤子情懷”

孫家坤

2014年06月03日09: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陳光同志,江西瑞金人,1914年生。他7歲時父親病故,受生活所迫隻好給地主家放牛,9歲又去學木匠手藝。那時的他總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一家人拚命地干活,日子還過得這樣窮苦。每當看到人家的孩子上學,他心裡就有說不出的羨慕。直到10歲那年,在他的一再要求下,母親才勉強同意他到本鄉的一個私塾上學。14歲時終因家裡實在無力供他讀書,而不得不回家務農。貧窮致使他輟學,成了心中永遠的痛,也讓他早早地受到了革命的影響。由於家鄉壬田地區是瑞金、寧都、石城三縣的交通要道,自1926年起,北伐部隊、南昌起義部隊都曾先后經過這裡,開展各種革命活動。因此,1928年春,年僅14歲的陳光就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農會活動,“打倒列強除軍閥,實行土地革命”、“打倒土豪劣紳,耕者有其田”已深深扎根於他的心裡。

1930年3月的一天,陳光和二哥各挑了一擔米,翻山越嶺,到離壬田40公裡的福建省長汀縣城去出賣。這時,紅軍正在長汀擴軍。陳光把挑米的籮筐一放,跑到負責招兵的紅軍干部跟前,要求參加紅軍。招兵的干部問他:“你為什麼要參加紅軍?”陳光回答得很干脆:“紅軍好,紅軍能救窮人!”“你能吃苦?你不怕呀?”“不怕!”紅軍收下了這個16歲的小伙子。母親得知他參加紅軍后,讓二哥領著三舅到長汀來勸他回家。陳光索性躲了起來,避而不見。從此,這個昔日的放牛娃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踏上革命的道路。

陳光在中央蘇區從事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先后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定了為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翻身解放而努力奮斗的信心和決心。他參加過二萬五千裡長征,並多次被派到中央黨校學習,迅速成長為一名德才兼備的紅軍干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陳光始終按照黨中央指示,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實行減租減息,進行土地改革,強化武裝建設,和廣大軍民一起取得對敵斗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和祖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陳光先后擔任市、省、部領導崗位要職,分管過經濟建設、組織紀檢、文化教育、農業及民政等工作。但無論在哪個崗位,陳光始終記住自己是人民公仆,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任勞任怨,勤懇盡責,將他的辛勞和汗水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上,也留在了江蘇人民的心田裡。

今年是陳光誕辰100周年,我參與了編撰《陳光畫傳》,了解到他一生的光輝業績,深深地為他那濃郁的“赤子情懷”所感染與感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