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浴血八年,偉大抗戰中的江蘇篇章

陳月飛

2014年09月03日08:29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浴血八年,偉大抗戰中的江蘇篇章

新四軍紀念館:讓烈士們回到親人的懷抱

【史實1941】

1941年,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破壞了華中抗戰的大好局面。中國共產黨遵循“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策略,在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江蘇敵后抗戰進入了最為艱苦的階段。

本報記者楊樹立發自鹽城建軍東路的報道——

73年前,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從此鹽城就是新四軍的家﹔28年前,鹽城建成新四軍紀念館,是為烈士們安了一個家。

“這些年我們堅持做的,就是去各個檔案館,反復落實當年戰士們的名字,一一入檔。”紀念館館長孫國棟說,不少將二代不遠千裡,前來尋找父輩的遺跡。“有一回,一名將士的女兒在展館照片中,認出了父親的臉龐,忍不住哭出聲來。”

那是抗戰相持中的艱苦歲月。1941年春,新四軍粉碎了日軍對蘇南、蘇中和皖東等地區的大“掃蕩”。7月,日偽軍反扑回來,17000人合擊新四軍軍部及華中局駐地鹽城。新四軍第3師在鹽阜地區進行反擊。到8月底,再次粉碎了日偽軍對蘇中、蘇北的大規模“掃蕩”。

那段時間,美國志願人員和空軍援助中國人民抗擊日軍,飛機被日擊,飛行員跳傘后遭到日軍追捕和虐殺。於是中共明確提出援救盟邦飛行人員。這些天上掉下的美國大兵,在根據地體驗紅色生活,與根據地軍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近日,新四軍紀念館展出了一組營救跳傘飛行員的照片。記者看到,農舍旁,兩個赤膊的美國飛行員拉著降落傘奔跑,鼓滿了風的降落傘在他倆身后敞開如巨大的白色氣球,圍觀村民們一片喝彩,這一刻患難中的溫情淡化了戰爭的血腥。這是1944年8月20日,一架美軍“空中堡壘”飛機被日寇擊中,迫降在蘇北日寇據點建湖建陽鎮郊與我解放區交界處。鹽阜區新四軍及時擊退了日偽軍,5名飛行員被護送至新四軍三師師部受到熱情款待,部隊為他們開歡迎會,飛行員則展開降落傘以助興。時任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的張愛萍,拍下了這難得的一幕。“這些都是中美共同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珍貴記憶。”

新四軍紀念館建成后,鹽城的不少耄耋老人將他們對新四軍的熱愛投入到搜集、整理新四軍文化史料的工作中。那些從戰火中走出的一件件文物將替他們把過去的故事長久地述說下去。

抗日山烈士陵園:青山處處埋忠骨

【史實1942】

1942年,日偽軍發動了對淮海根據地的大“掃蕩”,企圖消滅我新四軍主力。淮北抗日軍民堅壁清野、破壞交通,主力部隊從外圍分路合擊,終於粉碎了日偽的大“掃蕩”。

本報記者程長春發自贛榆縣班庄鎮的報道——

蘇魯交界處的贛榆抗日山,海拔隻有173米,卻是“中國抗日第一山”, 從軍區首長到機槍射手﹔從強渡金沙江的英雄,到火燒陽明堡機場的壯士,這裡1634座烈士墓,安葬著1800多位烈士忠骨,塔碑上刻著3576位烈士英名。這裡是當地人心中的聖地。

山頂下第七坡段是建於1942年的抗日烈士紀念堂,精美的仿延安窯洞式建筑,表達了當時軍民遠離延安心向黨的情懷。紀念堂有26位將帥的碑刻,劉少奇、羅榮桓、陳毅、肖華、陳士榘等,他們都曾在這裡戰斗過。陵園管理處副主任陳亮說:“他們如果健在,何嘗不是將軍?”

抗日山主峰,高高的抗日烈士塔頂,雕塑著一位八路軍戰士,手持長槍高舉紅旗。這座塔是1941-1942年,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時候,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和濱海軍區廣大軍民修建而成。“抗日烈士紀念塔”是八路軍老戰士、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書寫,當時沒有斗筆,武中奇用苘麻扎成把子蘸上墨水直接書寫在碑石上。

烈士陵園的第六坡段,還有一座濱海軍區抗日烈士紀念塔,塔的形狀像一門山炮,塔上銘刻著1942-1943年間犧牲的900多位烈士英名。而附錄在烈士英名下的“一年來戰績”,向后人展示了濱海軍區頻繁的戰斗和對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打擊:大小戰斗1128次,擊斃日軍689名,擊斃偽軍6351名。日偽的大“掃蕩”隻會令抗日軍民更加頑強。

1941-1944年間,抗日軍民一邊打仗一邊修建烈士陵園安葬烈士忠骨,抗戰最激烈時,山下不遠的地方就是前線,戰士犧牲后隨即便被送到山上掩埋。

如今的抗日山烈士陵園,綠樹環繞,花草成簇,自山腳至山頂,陵園由東西墓園及碑、堂、亭、塔8個段落組成。一條石階沿坡而上,把8個段落串連成一個博大而精致的建筑群落。青石鑿成的石階,粗礪堅韌,質朴厚重。沿階而上,每到一處平台,都有一兩個公墓,細細解讀,都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斗爭故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