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包惠僧的名字是很具特色的,一看到就會讓人聯想起出家的僧人。其實,他的原名並不叫包惠僧,據《包氏宗譜》載,他原名德芬,號梅生。據說他剛與董必武認識不久,董必武在寫給他的信中把“梅生”寫成了“惠僧”,后來他就將錯就錯,把名字真的改成了“惠僧”。包惠僧,1895年1月15日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今黃州市)東鄉包家販村,他是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創建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在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中都做出過成績。大革命失敗后,他脫離了中共的組織關系,在蔣介石政府中從事工作。1949年10月收音機傳來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講話的聲音。接下來的報紙上登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董必武等的照片,包惠僧百感交集,徹夜難眠。28年前和自己一起創建共產主義小組和共產黨的朋友、同事、部下和學生,當上了國家主席、總理、部長、司令,而自己卻隻能棲身澳門,既不是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真是令人感慨萬分。新中國成立后,他從澳門回到北京,走向了回歸之路。今年是包惠僧誕辰120周年,筆者收集整理了他的傳奇故事,向讀者朋友講述他的起伏人生,以饗讀者。
結識陳獨秀成為武漢黨的組織負責人
包惠僧與陳獨秀,一個是湖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書記、中共湖北地方組織的創建者之一,一個是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之一。1920年初,兩次不尋常的採訪,使陳獨秀成了包惠僧革命道路的引路人。1942年夏,一個長途電話,使包惠僧成了陳獨秀人生道路的送終人。前后22年,兩人雖離多聚少,彼此卻刻骨銘心。
包惠僧政治生涯的轉機,是從採訪陳獨秀以后開始的。
1920年2月2日,陳獨秀應武昌文華大學的邀請,從上海乘“大通輪”溯江而上,於4日下午抵達武漢。
陳獨秀,這位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的風採言論,早已為武漢進步人士所仰慕,得知他來漢的消息,一時邀請他演講的人和採訪他的記者絡繹不絕。據當時報刊報道,陳獨秀在漢4天日程安排得十分緊湊。
包惠僧懷著崇敬的心情聆聽了陳獨秀在文華大學的演講,又以記者的身份專程到文華大學訪問了陳獨秀。
“我叫包惠僧,湖北省立第一師范畢業,因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當了記者。”包惠僧見到陳獨秀,首先作自我介紹,言談中流露出自卑的神情。
“當記者也好!”陳獨秀熱愛青年,鼓勵包惠僧說:“當記者也能為社會服務。”
“先生《社會改造的方法與信仰》的演講太精採了!”
包惠僧說:“您所講的社會改造的方法,必須打破階級的制度,實行平民社會主義,人人不要有虛榮心,必須打破繼承制度,實行共同勞動工作,不使無產的苦、有產的安亨。必須打破遺產制度,不使田地歸私人傳留享有,應歸為社會的共產,不種田地的人,不應該享有田地的權利。這三個打破,卓識讜論,頗受青年學生歡迎,我是沒有一個字不贊成的。”
“中國社會的改造,要靠青年。”陳獨秀對包惠僧的評論頗感滿意,接著說:“我在去年6月就講過,世界文明發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一是監獄。我們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獄,出了監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生最高尚優美的生活。從這兩處發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文明。”
隨后,陳獨秀與包惠僧又談了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婚姻自由等問題。包惠僧還向陳獨秀請教學漢學的門路,要求陳獨秀指導他讀書自學。
一個多小時的採訪很快就過去了,包惠僧受益匪淺,他本來想更多地聆聽一些陳獨秀的教誨,又不忍心佔去這位“聖人”更多的時間,於是起身告辭。
“太打擾先生了,不知以后什麼時候能再見面。”
通過這次採訪,包惠僧愈益崇敬陳獨秀,惜別時無限深情地說。
陳獨秀顯然被眼前的這位青年感動了,目送包惠僧時,一再安慰他說:“以后一定還有見面機會的,一定還有。”
8日晚上,陳獨秀乘車北上返京。包惠僧又特地趕到漢口火車站為陳獨秀送行。這樣,包惠僧的名字便深深地印在了陳獨秀的腦海中。
不久,包惠僧的一位同鄉族人包彥臣從上海回到武漢。包彥臣是同劉伯垂一道從廣東經過上海回到武漢的。他見包惠僧是搞新聞的,就告訴他,劉伯垂回來打算辦報紙或雜志,要他去幫劉伯垂。過了一個多星期,劉伯垂到金家客棧來找他。劉伯垂先將陳獨秀寫的一封信交給包惠僧,然后才說明自己的來意。他說,他這次路過上海,拜會了陳獨秀,陳介紹他參加了他們創建的共產黨組織,並要他回武漢找幾位同志,一起創建武漢的共產黨組織。
像在暗夜裡突然看見一線曙光,包惠僧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驚喜和激動。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陳獨秀的來信。包惠僧當然不知道,劉伯垂在找他之前,已經找到了正在武漢籌建共產黨組織的董必武和陳潭秋。
劉伯垂找到包惠僧之后,又去找了鄭凱卿。很顯然,這也是陳獨秀的安排。
1920年8月的一天,包惠僧與董必武、陳潭秋、劉伯垂、張國恩、鄭凱卿、趙子健聚集在蛇山北麓的撫院街97號董必武和張國恩合辦的律師事務所裡舉行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主義小組。會議由劉伯垂主持。他宣讀了一份他帶來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組織大綱草案,報告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組織和活動情況。接著,研究了小組的組織生活制度和工作計劃。在會上包惠僧當選為小組負責人。
精彩推薦: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