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雲的政治風格

孫業禮

2015年06月24日07: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陳雲的政治風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時刻關注民生、關注人民群眾現實利益,把人民群眾的關切作為制定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敢於仗義執言、無私無畏、堅持真理﹔重視領導藝術,善於運用正確的思想方法,特別是堅持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用以指導工作﹔有著寬廣視野,不會陷入事務主義,善於謀劃戰略問題﹔有著寬闊胸襟,講黨性、顧大局,不居功、不自傲,善於忍耐和等待﹔善於“算賬”,算大賬高瞻遠矚,算小賬明察秋毫﹔辦事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既積極又穩當。陳雲的政治風格,包含了他的政治智慧、政治素養、政治實踐和政治經驗,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

[關鍵詞]陳雲﹔政治風格﹔無產階級政治家

在當今中國,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造就一大批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政治家。鄧小平曾經說過,“哪一天中國出現一大批三四十歲的優秀的政治家、經濟管理家、軍事家、外交家就好了”。(《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頁。) 這裡,鄧小平把培養政治家放在了首要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級干部要“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強調“我們黨需要的是一大批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政治家,而不是胸無點墨、利欲熏心的政客”。怎樣才能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優秀的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政治家呢?這方面我們黨的老一輩革命家、政治家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的寶貴經驗和遺產。認真繼承這筆遺產,我們將受益無窮。

“陳雲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人民日報》1995 年4 月17 日。)這是陳雲逝世后,黨和國家對他作出的高度評價。作為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陳雲給我們留下了什麼?他有著怎樣的政治風格,對我們今天又有著怎樣的啟示呢?

第一,陳雲是一位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的政治家。陳雲出身店員,可以說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唯一一位直接從工人階級中成長起來的領導人,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有著天然的感情和執著的追求。延安時期陳雲就說過,共產黨是為人類的徹底解放,為共產主義和無產階級事業而奮斗的政黨。因此,一個願意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共產黨員,不僅應該為黨在各個時期的具體任務而奮斗,而且應該確定自己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奮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觀。改革開放后,1983 年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陳雲堅定而充滿激情地說:“資本主義必然要被共產主義所代替,這是無可改變的法則。現在世界上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這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必然要代替資本主義的鐵証。我們可以充滿信心,高呼:社會主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陳雲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332—333 頁。) 縱觀陳雲的一生,無論斗爭如何艱巨、情況怎樣復雜,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對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始終堅貞不渝,表現出共產黨人不可動搖的意志和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

有沒有信仰,信仰是不是堅定,是政治家與政客的根本區別。政治家為信仰而奮斗,政客為利益而奔忙。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的老一輩政治家共同的政治風格。毛澤東說過:“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 ”(〔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董樂山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79年版,第 131頁。)鄧小平也多次強調:“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我們多年奮斗就是為了共產主義,我們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產主義。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共產主義的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犧牲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鄧小平文選》第 3卷,第110、137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是對中國革命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於當今中國的政治家,堅定的理想信念應該是第一位的要求。

第二,陳雲是一位時刻關注民生、關注人民群眾現實利益的政治家。政治家不僅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還必須關注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不然就隻能是空頭政治家。陳雲說過:不要看不起吃、穿、用,油、鹽、柴、米,這是人民的大事。“人是要吃飯的,不能天天靠吃馬列主義過活,一天不吃飯,肚子就餓得哇哇叫。”(《陳雲文選》第 3卷,第 33—34頁。)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陳雲解釋說:“不解決實際問題談為人民服務,則是空話一句。”(《陳雲文選》第 2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128頁。)他強調,我們共產黨必須天天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管是領導經濟工作還是做其他工作,切實為人民謀利益都是陳雲遵循的一貫原則。三年困難時期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把革命搞成功了,千萬不要使革命成果在我們手裡失掉。現在我們面臨著如何把革命成果鞏固和發展下去的問題,關鍵就在於要安排好人民的生活,真正為人民謀福利。在陳雲身上,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和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斗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關注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關心群眾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老一輩革命家政治風格的共性。毛澤東說過:“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婦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麼人去教她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許多人生瘡害病,想個什麼辦法呢?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毛澤東選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138頁。)黨的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政治家也都非常關心群眾生活。但像陳雲這樣在大量著作中直接論述解決群眾吃穿用問題,作決策能從婦女的頭發夾子出發,從群眾經常要補破襪子的事實出發的政治家,確實不多見。習近平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當今中國,每一個會治黨治國治軍的政治家,都要時刻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把人民群眾的關切作為制定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三,陳雲是一位仗義執言、無私無畏、敢於堅持真理的政治家。陳雲有句名言: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他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敢於堅持真理的典范。在遵義會議上,陳雲堅定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支持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1956年,他及時發現經濟工作中的急躁苗頭,提出反對冒進。在“大躍進”中盡管因此遭到嚴厲批評,他仍然堅持綜合平衡,堅持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的觀點。1962年夏,面對廣大農村的天災人禍,陳雲提出必須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盡快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並肯定了安徽等部分地區採取的包產到戶的做法。此事關系重大,他決定親自向毛澤東提出建議。當時,考慮到毛澤東對這一重大建議可能不會接受,有人曾勸他不要急於提出。陳雲義正詞嚴地說:“不能患得患失。我擔負全國經濟工作的領導任務,要對黨對人民負責。遇到大事,既然看准了,找到了辦法,就要盡快提。這關系到黨的事業的成敗,關系到人心向背,怎能延誤時機。”(轉引自周太和:《學習陳雲同志運用唯物辯証法的思想和實踐》,朱佳木主編《陳雲和他的事業——陳雲生平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 42—43頁。)在受到嚴厲批評,承受很大壓力的情況下,他仍一直保留自己的意見,認為在某個歷史階段,在農村實行分田到戶(並不是分田單干),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的一種有效辦法,確實可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文革”中,“四人幫”利用 20世紀 30年代國民黨偽造的《伍豪等脫離共黨啟事》誣蔑陷害周恩來。其實當年中央早就已經巧妙地登廣告澄清了此事。此時陳雲自身難保,但他仍然堅定地出來作証說:“我當時在上海臨時中央。”“這件事完全記得是國民黨的陰謀。”1972年 6月批林整風匯報會議小組會上,鄧穎超向陳雲詢問這個問題。陳雲回答:“我知道這件事,這是國民黨的陰謀,小廣告是上海臨時中央對付國民黨陰謀的辦法。”為了鄭重起見,陳雲在批林整風匯報會議上的書面發言中對這件事再次作了說明:“這件事我完全記得,這是國民黨的陰謀。伍豪等二百四十余人脫黨聲明,是在恩來同志已經到達中央蘇區之后,當時臨時中央設法登了一個小廣告,用報館回答伍豪先生的方式,間接說明伍豪有一個否認並揭穿國民黨造謠的聲明,但因為保人關系,不能登出。用這個小廣告使白區和全黨同志知道國民黨的陰謀,不受其欺騙。 ”(轉引自《陳雲傳》(上),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5年版,第 113頁。)陳雲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粉碎“四人幫”以后,陳雲較早提出並堅決支持鄧小平重新參加黨中央的領導工作,支持對“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批評,支持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他頂著壓力,打破禁區,提出為 1976年 4月的天安門事件等重大冤假錯案平反,扭轉了會議的方向。

凡是認定的真理、看准了的事情,陳雲從不輕言放棄,隻要黨和人民需要,不論情況多麼復雜,也不論形勢多麼險峻,他總是敢於堅持真理,仗義執言,勇往直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陳雲堅持真理、堅持原則,不講違心的話。即使在巨大的政治壓力面前也是如此。這種非凡膽識和堅定立場,充分展示了一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無私無畏精神。毛澤東就曾感慨地說過:陳雲這個人是很勇敢的,“堅持真理也勇敢”。陳雲這種鮮明的政治風格,使他在黨內贏得了崇高的威望和贊譽,也為后來的政治家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第四,陳雲是一位研究和運用哲學、重視領導藝術的政治家。陳雲晚年曾經說過:“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使領導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這就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現在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全黨仍然面臨著學會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這項最迫切的任務。”“我個人的體會是:學習哲學,可以使人開竅。學好哲學,終身受用。希望能夠組織政治局、書記處、國務院的同志都來學習哲學,並把這個學習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項重要責任。”(《陳雲文選》第 3卷,第360、362、362頁。)

延安時期,陳雲就組織學習小組,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當時他讀了毛澤東起草的全部文件、電報之后,感到裡面貫穿著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就是實事求是。怎樣才能做到實事求是?陳雲總結了十五個字: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這十五個字體現了陳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是從這十五個字出發,演繹出陳雲精湛的領導藝術和他后來輝煌的治國理政生涯。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中,陳雲不從書本出發,而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具體領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走出了一條中國獨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道路。“一五”計劃時期,他不照搬蘇聯模式,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符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道路,受到毛澤東的贊揚。在后來的各種運動中,他也總能保持清醒頭腦,提出正確的見解。

陳雲歷來強調做領導工作要善於抓住重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他說過:“不忘記經常工作,但必須抓住中心,防止事務主義,亂無頭緒。”(《陳雲文選》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221頁。)他認為:“工作不抓住要點,亂鑽,那是不會搞出什麼名堂來的。”(《陳雲文選》第 2卷,第 127頁。) 陳雲作決策工作,總是注意把握全局、突出重點,並反復權衡利弊,慎重拍板決斷。他認為:“要有所得就會有所失。如果這也舍不得丟掉,那也舍不得丟掉,結果什麼也得不到”。(《陳雲文選》第 3卷,第 141頁。)“分別輕重緩急是非常重要的”。(《陳雲文選》第 2卷,第 25頁。)他主張:“工作一件一件來,每件工作做到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陳雲文選》第 1卷,第 221頁。)開國之初,經濟工作頭緒繁多,百廢待興。陳雲抓住了兩個重點:一是通過統一財經管理,增強國家財政力量,迅速穩定了物價﹔一是通過調整,特別是通過加工訂貨和打通城鄉交流,激活了停滯的經濟。一個統一,一個調整,“隻此兩事,天下大定”。(《陳雲文選》第 2卷,第 138頁。)20世紀 70年代末,他主持國民經濟調整工作,緊緊抓住寶鋼這個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的重點,親自過問,深入調研,幾經反復,作出了同心協力建設好寶鋼的決斷,同時全面落實了黨中央在這次調整中有進有退的方針。陳雲領導經濟工作成效卓著,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在不同時期都能敏銳地抓住中心問題、重點問題,並且抓住不放,直到解決好為止。所以,毛澤東這樣評價過陳雲:“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到要點。”(《毛澤東文集》第 7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 112頁。)

遇有重大決策,他總是准備多種方案,經過“交換、比較、反復”,決定取舍。1953年,為尋求解決糧食供求問題的辦法,他在仔細研究古今中外糧食管理的各種辦法后,提出了八種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方案,並從實際出發,對每種方案的利弊得失進行比較研究,最后提出了統購統銷的重大決策,提交黨中央討論決定。在決策過程中,陳雲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在他看來,“有不同意見是好事,可以使我們看問題比較全面,避免片面性,少犯錯誤”。(《陳雲文選》第 3卷,第 215頁。)如果沒有不同的意見,也要假設一個對立面。吸收正確的,駁倒錯誤的,使自己的意見更加完整。

陳雲用十五字箴言的精辟概括,對“實事求是”作出了自己獨特的注解。像古代的《孫子兵法》,有十幾家注釋,每個人都從自己的實踐、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去詮釋,各放異彩,有些注釋甚至比原文更精彩。以至到今天,如果沒有這些注釋,就不能構成完整的《孫子兵法》。陳雲對“實事求是”的理解、詮釋,是對實事求是思想的極大豐富和發展。

有人評價:陳雲一生很少犯錯誤,大錯誤沒有,小錯誤也很少。這與他的正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高超的領導藝術是分不開的。“鴛鴦繡了曾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但是晚年陳雲卻把金針度與人、度與全黨。他多次把自己的十五字心得抄贈別人,並強調:這十五個字,前九個字是唯物論,后六個字是辯証法,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証法。陳雲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體現出的高超領導藝術,值得當今每一個政治家認真學習和領悟。習近平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曾多次強調黨校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主要課程,並引用陳雲關於學習哲學的話,建議領導干部讀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著作,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

陳雲長女陳偉力:父親告誡子女不能自認高人一等

訪談實錄:陳雲長女陳偉力及文獻專家談"紀念陳雲誕辰110周年"

緬懷陳雲:新中國“掌櫃” 一生清正廉潔(組圖)

電視片《陳雲的故事》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國難思良將:毛澤東在1962年嚴重困難時期重新起用陳雲

1935年陳雲曾在長征路上神秘“失蹤”

陳雲:七千人大會上唯一沒有發言的黨中央副主席

延安時期陳雲親自處理干部違紀 開除劉力功黨籍

中共八大陳雲鄧小平進入最高領導層:獲毛澤東高度認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陳雲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