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興
祖孫感情融洽
據《西行漫記》記載,彭德懷的祖母吸食鴉片成性且對年幼喪母的彭德懷鮮有親情、冷酷無常,彭德懷對祖母也一直充滿著怨恨與鄙夷,但從彭德懷的回憶來看則是完全相反的說法。
首先,秉性剛正不阿、“平生最不喜歡聽到別人討小老婆和吸鴉片煙”的彭德懷從未說過祖母有吸食鴉片的惡習,也很難想象在一個生計舉步維艱的家庭裡,彭德懷的祖母何以能吸食鴉片成性?其次,從彭德懷晚年的講述來看,他的祖母顯然是一個勤勞朴實、任勞任怨、慈祥和藹的老人。彭德懷不僅一再指出,在母親死后父親患病喪失勞動能力、伯祖父年邁的情況下,正是祖母一直在勉強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也詳細地記述過祖母對自己的關懷與疼愛的諸多細節。1922年春回鄉務農期間,正是在祖母的主張下彭德懷結婚成家,彭德懷對祖母忍辱負重地付出也一直深懷敬重和愛戴之情。如他在回憶10歲那年祖母帶著他的兩個弟弟外出討飯時,曾說自己當時的心情是“真如利刀刺心那樣難過”,並說自己一生當中經常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這淒涼的一幕,每每憶及“就流淚,就傷心,今天還是這樣。不寫了!”由此可見,彭德懷和祖母之間應該是不存在著歷來互相憎恨、感情惡劣、親情缺失的情況。
除此之外,《西行漫記》中對彭德懷身世的記載尚有若干地方與彭德懷晚年的講述存在出入。如說彭德懷出生於富農家庭、6歲時母死父續弦、鬧粜出逃后即去當兵等等。除去這些不確之處從大體輪廓來看,《西行漫記》中對於彭德懷身世的記述又與彭德懷晚年對自己身世的講述基本吻合。據此推測,產生上述錯誤的原因極有可能是斯諾在採訪了眾多的黨和紅軍領導人的生平身世后在整理發表過程中因印象重疊、記憶混淆而出現的張冠李戴。
《西行漫記》中對彭德懷身世的記載存在不少的錯訛之處。筆者認為,了解彭德懷的生平身世,應當以《彭德懷自述》《彭德懷年譜》及《彭德懷傳》中的相關記載為准。
(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副教授。)
推薦閱讀: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