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二、關於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決定及其戰地宣傳
1941年秋季晉察冀根據地軍民反“掃蕩”斗爭持續到10月中旬結束。關於狼牙山戰斗中我軍指戰員英勇作戰的情況,在日本出版的《華北治安戰》也不得不承認。該書在總結此次日軍“肅正作戰”的教訓時,談到八路軍“負責掩護主力退卻的部隊,即使兵力薄弱,也必進行頑強抵抗”,“共軍哨兵在退卻之際,有故意想與主力相反方向退避的傾向”。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像狼牙山五壯士這樣的以小部隊掩護主力轉移、頑強抗擊日軍的戰例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可以說,利用狼牙山險要地形、工事以及集束手榴彈的殺傷威力,之后又在棋盤陀的險要據點設伏、阻擊,在七連留下的機槍組兩名戰士機槍的配合下,六班戰士斃傷數倍於己的日軍不僅是真實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簽署頒布《晉察冀軍區關於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訓令》(以下簡稱《訓令》),其中記載了狼牙山阻擊戰中斃傷敵人100名以上。同時,對馬寶玉等5名戰士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給予高度評價,號召全軍指戰員向五壯士學習。軍區作出指示:“一、在每次戰斗中,高度發揚英勇頑強的搏斗精神,以戰斗的勝利紀念他們。二、在烈士犧牲地點,建碑紀念,並命名為狼牙山三烈士碑。三、決定馬保林等烈士作為一團模范七連的榮譽戰士,每逢紀念日點名時,首先應從榮譽戰士點起。四、對光榮負傷的葛振林、宋學義二同志,除通令嘉獎外,並各贈榮譽獎章一枚。”狼牙山五壯士的壯烈舉動,很快在邊區傳開了。
1941年11月5日,《晉察冀日報》刊發了前線記者沈重採寫的通訊《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之后,方冰、劫夫創作了歌曲《狼牙山五壯士歌》,魏巍、羅浪創作歌曲《五壯士之歌》。五壯士的英雄事跡迅速在邊區傳頌著。第一軍分區戰線劇社的青年畫家曹振峰繪制了連環畫《五壯士》,劇社還創作演出了由胡旭編劇的四幕話劇《狼牙山五壯士》。這些作品倍受軍隊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喜愛,教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相關新聞
![]() | ![]() |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