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花朵與雄獅:宋慶齡在重慶的那些日子【3】

簡奕

2015年12月02日08: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保盟,為中國抗戰爭取國際援助

為民族抗戰奔走呼號,最大限度地爭取國際社會的道義聲援以及資金物資援助,是宋慶齡和她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的最主要使命。為此,在渝期間,她充分利用個人的特殊地位及影響,調動一切可借助的資源,廣泛開展抗日宣傳和募捐活動,將中國抗戰的艱難和民眾的苦難,通過多種途徑真實地告訴國際社會,以爭取國際友人與海外華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與援助,盡可能為堅持抗戰提供物資保障。

戰時的重慶,物質條件雖遠不如香港,但作為中國的戰時首都,其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卻是香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那時,重慶不僅是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所在地,也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舞台和反法西斯同盟國遠東戰區指揮中心。由此自然成為各黨派、各階層、各國使節、國際友好團體,以及政治、軍事、經濟、金融、文化、教育等高層人士和社會精英的聚集薈萃之地。這一風雲聚會之處,無疑為宋慶齡及其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包括工業合作國際促進委員會)宣傳團結抗戰、擴大內外交往、爭取國際援助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寬廣舞台。

1938年6月成立於香港的保衛中國同盟,不僅承載著宋慶齡實現救亡報國的真情與心願,更體現著其智慧與遠見。她將保盟定位於無黨派色彩的國際性救濟組織,以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援助為己任,且在成立宣言中明確其目標:“一是在現階段抗日戰爭中,鼓勵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民主的人士進一步努力以醫藥、救濟物資供應中國﹔二是集中精力,密切配合,以加強此種努力所獲得的效果”,以真正“成為需要者(中國人民)和資金、物資捐贈者(國外有關機構)之間的橋梁”。保盟宣言所體現出的鮮明的人道、博愛、正義精神,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國際知名人士的熱情響應和積極參與,很快在其所從事的“國際范圍內籌募款項,進行醫藥工作、兒童保育工作與成立工業合作社等活動”中取得成效。宋慶齡是這個組織的靈魂和神經中樞,她的卓越才能和奉獻精神使得保盟的內部工作氛圍融洽,充滿了激情,洋溢著活力。這個組織“主要都是志願人員,領薪的人極少,最多不過兩三個人——他們沒有其他收入,但也隻領基本生活費”,其中,周恩來所領導的一批優秀共產黨人發揮了骨干作用。

然而,自皖南事變后,保盟卻遭遇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困難。一是作為會長的宋子文迫於蔣介石的壓力而退出﹔二是日軍佔領香港造成的人員失散、物資損失等﹔三是宋慶齡到重慶后,蔣介石國民黨對保盟政治傾向的不滿而設置的種種障礙,由此使其活動一度難以開展。為幫助宋慶齡走出困境,1942年5月,周恩來指示廖夢醒從澳門趕到重慶,協助宋慶齡進行保盟重建和恢復工作,並充當中共與宋慶齡之間的聯系人。當然,保盟的恢復工作也是困難重重,一來沒有固定辦公場所,工作人員隻得擠在兩路口新村3號﹔二來其工作時常受到國民黨干擾,郵件收發不暢,出版物無處承印,募捐款項接送受阻。不過,有了周恩來和中共南方局的大力相助,所有困難阻力都一個個被突破,至8月中旬,保盟中央委員會在重慶重新建立,在此基礎上一條范圍更加廣泛的統一戰線也逐漸構筑起來。

一批批國內國際各類精英聚集於保盟及其周圍。國內有孫科、何香凝、馮玉祥、賀耀祖和夫人以及茅盾等官方高層人士和社會知名人士﹔國外有史沫特萊、愛潑斯坦、馬海德、埃德加·斯諾、路易·艾黎、王海娜等一大批最真誠的朋友﹔有美國總統羅斯福母親安娜·羅斯福和夫人埃利諾·羅斯福,美國作家文森特·希思,女作家賽珍珠,著名歌唱家、黑人領袖保羅·羅伯遜,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法國的著名作家托瑪斯·曼等一大批既同情中國抗戰又富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士。而當年各國駐華的高級軍政官員,譬如美國大使、英國大使、蘇聯大使、加拿大大使、澳大利亞大使以及中印緬戰區司令史迪威將軍等,都成為保盟事業的積極參與者。

在宋慶齡崇高威望的感召下,經過保盟對中國抗戰及國際意義的廣泛宣傳和艱苦細致的工作,美國援華會,美國援華聯合會,大不列顛中國運動委員會,倫敦醫藥援華會,舊金山援華會,加拿大維多利亞醫療援華委員會,美、英、法、印等國的“中國人民之友社”,以及各種形式的援華組織或團體紛紛建立。同時,在保盟的聯系下,一批批來自加拿大、印度、美國等國家的援華醫療隊以及白求恩、柯棣華、愛德華等優秀醫務人員放棄優渥生活,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分赴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救死扶傷。

保盟卓有成效的工作及國際社會積極的援華態勢,既得到國內外輿論和廣大國民高度贊譽,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中國民眾抗戰必勝的信心,彰顯出中華民族追求和平自由、人間正義的意志。正因為此,蔣介石國民黨不時處於既不滿又難以公開指責的尷尬境地。而讓宋慶齡更為珍視的,當是來自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的真誠支持和親密配合,這是其能在逆境中堅持斗爭,帶領保盟闖過重重難關,把一項為民族抗戰服務的募捐、慈善及扶困救危事業做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在香港、重慶,還是在后來的上海,無論是在順境還是經受挫折,這種支持與配合都始終如一、堅定有力。

推薦閱讀


盤點: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的四個經典外交瞬間

劉少奇外交相冊:出訪期間與國外領導人珍貴合影(組圖)

1943年周恩來三次機智化解胡宗南灌酒

誰的臨終遺言讓聶榮臻潸然淚下

盤點開國元帥原名:朱德三易其名 徐向前原名取自《易經》

中蘇關系掠影:毛澤東與赫魯曉夫的10張珍貴合影(組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