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冰 羅業永
1940年秋天的夜晚,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郊外暢談心曲。
“李昭同志,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共同的理想和事業,是建立家庭的基礎,你說對嗎?”胡耀邦富於哲理的傾吐,打破了夜晚的沉寂,也使李昭滿是驚喜與激動,她一時說不出話來,沉默了好一陣,才鼓起勇氣用隻有胡耀邦才能聽得見的聲音說:“你是年輕有為的高級干部,覺悟高,才華橫溢,我可差得遠著呢……”
不等她說完,胡耀邦接過話,滿懷激情地說:“你是中國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獻身革命的共產黨員,讓我們在為人民解放事業奮斗的過程中攜手共進,相濡以沫,創造幸福生活。”
這段發自內心的表白開啟了這對革命伴侶共同生活48年的風雨人生,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實踐著“萬水千山走過,摯愛之情不改”的誓言。
天賜良緣
李昭原名李淑秀,1921年生於湖南,后隨父遷至安徽宿縣,並在此入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她愛國心切,毅然放棄高中學業,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加入豫東游擊隊,並改名為李昭。1939年8月,經長途跋涉,18歲的李昭輾轉到達延安,后經組織安排到延安的中國女子大學學習。在女大的學習與鍛煉中,李昭在思想與政治理論上迅速成熟起來,並於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的蘇聯十月革命節放假,湖南一些在延安的老鄉組織了一次聚會,李昭應邀參加。因為路途不熟,遲到了一會,當她進屋時,別人都已到齊,她自然成了大家善意關注的焦點。恰好胡耀邦旁邊有一個空位,她邊打招呼,邊朝空座位走去。“你走遠路,辛苦了。”剛坐下,胡耀邦就把擺在自己面前的紅棗、杮餅、核桃、花生分出一部分給她。一旁年齡稍長的陳大姐開著玩笑:“耀邦,真有眼力,小李一來,就獻上殷勤,抓得好緊啊!”大家一笑,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李昭的雙臉一下臊得通紅,像是受了驚似的,連說:“謝謝!謝謝!”
機靈的胡耀邦聽話拆招,風趣地說:“戰友加老鄉,親上加親嘛,莫說獻殷勤,就是獻顆紅心也是應該的。小李同志,你說對吧?”李昭頭低得更低,不知說什麼是好。陳大姐接著說:“耀邦,你和小李遇得巧啊,那可是緣分嘞!”其實,李昭早就認識了這位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征的“紅小鬼”,因為打仗勇敢,刻苦好學,思想活躍,胡耀邦多次受到過毛主席的表揚。胡耀邦曾經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的身份到中國女子大學講演、作報告。他講話內容深刻,幽默風趣,極富鼓動性,深受師生們的歡迎。他那充滿著青春朝氣的形象,也時常縈繞在李昭的心頭。
一層窗戶紙捅破以后,兩根相互愛慕的心弦被撥動了。自從談上戀愛,他們常在延河邊、寶塔山下約會,能說善道的胡耀邦每每談起革命、理想、情操,既充滿革命激情又飽含浪漫的詩情畫意。水到渠成,瓜熟蒂落。1941年,26歲的胡耀邦和將滿20歲的李昭結婚了。兩人婚前約法三章: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然后才是夫妻﹔建立了家庭,不忘終生為共產主義奮斗的大方向﹔經得起各種環境的考驗,在任何情況下都相互幫助,互相鼓勵,攜手並前!
頻道精選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