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專訪紅軍將領羅炳輝之子羅新安:為大多數人的幸福而奮斗【3】

呂其慶

2016年05月04日08: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為大多數人的幸福而奮斗——專訪著名紅軍將領羅炳輝之子羅新安

  羅炳輝這種性格也熔鑄到羅新安的血液中。他犧牲后,羅新安跟隨母親生活,他的母親張明秀是一位從長征中走出來的杰出干部。1937年9月,經毛澤東介紹,在延安與羅炳輝組建家庭。

  新中國成立后,張明秀聽從組織分配到上海工作。羅新安學習優秀,就讀於上海著名高中——南洋模范中學。高中畢業后,他考取了哈爾濱軍工大學,學習無線電專業。1968年,羅新安從學校畢業,當時新成立的無錫無線電廠需要技術人員,羅新安沒有猶豫,收拾好行李到廠裡報道了。4年后,蘇州電視機廠又調他去研發技術,羅新安也欣然答應,“父親想讓我當軍人、學技術,就是讓我服從命令。和平年代,國家建設就是命令,哪裡需要,我就去哪裡!”羅新安在不同的崗位上總能干得風生水起,取得驕人成績。在蘇州電視機廠工作了5年后,上海體育科技研究所希望他能為運動員訓練建設錄像分析系統,他又投入到這個全新的領域,技術研發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獲得了三次國家級和上海市級的科技成果獎。

  羅新安自評是個“好奇心、求學欲強”的人,這也酷似他父親。羅炳輝年幼離開家鄉參加革命,目不識丁。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注意學習文化知識。“我媽媽常敬佩父親的學習精神,有幾年他倆在武漢工作,三伏天裡,晚上回到家,他也不放鬆學習,席地而坐,刻苦攻讀,身上的汗水成片往下流。后來父親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還經常給家裡面寫信。”

  上世紀80年代,羅新安在《社會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並促成監察部門的成立。這篇文章的緣起是羅新安受邀參加紀念羅炳輝的一個活動。“到了當地,我受到公社的熱情款待,但很快我就發現鋪張浪費的現象,中午公社上了一桌子飯菜,我知道當地是貧苦地區,好多老鄉都吃不飽飯,對著這桌子飯,我一點胃口都沒有,我想如果父親看到這個場面,肯定會很生氣的!”羅新安認識到這種基層政府的腐敗問題不是孤立的,比如,他看到很多國營企業工作人員私拿回扣的現象等等。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幾天幾夜的憂慮和思索,他找出問題的症結——監督的缺失,他提筆疾書,以《恢復和健全國家行政監督機構》為題,寫了一篇文章,報送給上海市委市政府,並很快得到肯定的回復,《社會科學》刊發全文,並配編者按,引發了一輪社會熱議,直至今天,在網上仍然可以查看到這篇文章。身邊同事看了文章,跟他開玩笑,說他不務正業,搞起社會科學了。但羅新安不以為然,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抄錄了父親的一段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斗爭,尤其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斗爭。”而且,他相信嚴於律己、鐵面無私的父親是希望他這樣做的。

  “父親很痛恨假公濟私的事,對部隊執行紀律工作抓得特別緊,他不能容忍有任何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存在。淮海抗日根據地人民稱爸爸‘羅青天’,父親把嚴於律己的觀念也帶到家中。有一次,媽媽進屋,警衛員馬上給她倒了一盆洗臉水,正准備退出去,立刻被父親叫住了,嚴肅地問道,組織上派你來干什麼的?警衛員答,照顧首長。父親說,那你為什麼給她倒水!警衛員隻得承認錯誤,並保証下不為例。我媽媽也是老紅軍,給她倒一盆水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父親卻讓警衛員承認錯誤。”

  晚年,羅新安把青少年教育作為自己的事業,養成每周都要去趟圖書城的習慣,研讀了大量心理學、教育學的書籍,在長久的研究中,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完成了《教育新天地:如何培養孩子》《網癮怎麼辦》等專著。他編寫的《理想在我心中》一書,通過講革命傳統故事的形式,展現了理想人格的模式,成為中宣部推薦的百本讀物之一。

  在記者採訪期間,羅新安正在編寫《中國道德新論》一書,羅新安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他無暇考慮世界給他設下的種種磨難,也不在乎物質上的得失,“人區別於動物,在於有信念,我和父親的信念一樣——為大多數人的幸福而奮斗!”

 

  【紅色家書

誓殲倭寇奠先靈

——羅炳輝寫給家中的信

  羅炳輝(1897-1946),雲南省彝良縣人,原名羅德富,自字宿星,出生於漢族農家。1922年隨滇軍到廣東,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在江西吉安率部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軍獨立第五團團長、第六軍第二旅旅長、第二縱隊司令、第十二軍軍長、第二十二軍軍長、第九軍團總指揮,在反“圍剿”戰爭中屢立戰功。長征時,率紅軍第九軍掩護中央紅軍主力作出了貢獻。抗日戰爭期間,歷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二支隊司令、第二師師長,為開創蘇南、蘇皖邊、淮南等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抗日戰爭勝利后,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進攻山東解放區時,他帶病指揮反擊。6月21日,病逝於前線,后安葬於山東臨沂烈士陵園。蘇皖邊區政府將天長縣改為炳輝縣,以資永久紀念。

  羅炳輝的父親羅守清於1939年2月在貧病孤苦中故世,由於身后蕭條,靠彝良縣郵政局局長溫國禎的資助才得以安葬。當時羅炳輝已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正轉戰於抗戰前線。當他得知父親亡故的消息后,悲痛萬分,寫下了這封給家裡的信:

  “痛吾父幼小困窮厄,備嘗炎涼,劬勞七十又六齡,到老來隻剩一身孤苦,義憤呼兒難瞑目﹔感不孝早歲事戎機,歷盡艱危,轉戰二萬五千裡,看今日揮戈大江南北,誓殲倭寇奠先靈。”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贊揚哪位元帥“救了黨救了紅軍”(組圖)

鄧小平對美外交思想的戰略與原則

劉少奇參加並籌劃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歷史性貢獻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視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