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常 余立斌
護送靈柩見生死之情
陶行知的去世,對翦伯贊打擊很大,他的病情一度加重。后經醫生的努力,逐漸好轉。至8月中旬,他才出院回家。9月6日,他寫信給尚在重慶的鄧初民,講述了他到上海生病后,陶行知對他無微不至的關照,以及陶行知突發腦溢血去世后,他痛不欲生的情形……
鄧初民邊讀翦伯贊的來信邊流淚,將此信以《致初老信》為題,發表在他主編的《民主星期刊》第52期上,並加了編者按:“這是翦伯贊先生給編者的信。從這封信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出現實政治對學者的嚴重壓迫,還可以看出陶先生和翦先生他們之間偉大崇高的友誼。”
陶行知的突然去世,在全國引起了極大震動。毛澤東含淚題詞:“陶行知先生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郭沫若稱他是“孔子之后的孔子”。上海各界人士互相聯合,共有53個人民團體組成了陶行知公葬典禮籌備會,決定將陶行知的遺骨送到南京曉庄師范學校舊址安葬。
10月27日上午,治喪籌備會決定先在上海震旦大學禮堂舉行陶行知的追悼大會。此時,翦伯贊病未痊愈,身體還十分虛弱,田漢和郭沫若對他說:“翦先生,您還在病中,就不要去參加陶先生的追悼大會了。”
翦伯贊一聽就發了火,十分生氣地說:“你們這是陷我翦伯贊於不義!連陶先生的追悼大會都不去參加,那我還算是人嗎?!”
大家拗不過他,隻好讓他去參加陶行知的追悼大會。
11月30日上午,舉行陶行知移靈公葬儀式,戴淑婉考慮到丈夫翦伯贊身體虛弱,而且從上海震旦大學禮堂到南京曉庄師范學校舊址,路途遙遠,所以一再勸阻:“你心裡有陶先生就是了,我求求你,就別去南京護柩了!”
翦伯贊急了,瞪著眼睛吼道:“你這是什麼話?!退一萬步講,即使我為陶先生丟了性命,我也情願!”
戴淑婉見丈夫把話說到了這個分上,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只是在一旁暗自落淚。
翦伯贊拖著病體,參加了護柩團,和郭沫若、沙千裡、史良等人護送陶行知的靈柩啟程,12月1日早上6時20分,靈柩到達南京和平門車站。
11時,靈柩運抵五柳村,曉庄師范學校舊址的墳園已修整就緒。靈柩抵達時,附近村民相繼涌來,男女老少潸然淚下。11時20分,公葬典禮開始,靈堂前豎立著毛澤東、朱德和中共代表團的3個用鮮黃菊花扎成的大花圈。沈鈞儒主祭,82歲的老農雷萬源及公葬儀式主席團陪祭。翦伯贊發表了重要演說,盛贊陶行知“有儒家的風度,墨家的慈愛,基督耶穌的精神,他是自古以來哲人的合體”。
翦伯贊悲憤激昂,一語一哭,其哀痛悲聲震撼了大地,喚起了民眾心中的悲憤雷鳴:“踏著陶先生的足跡奮勇前進!”
頻道精選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