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9日16:35 來源:湖南日報
1937年,部分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同志的合影,后排左三為毛澤東同志。(資料圖片)
1927年,是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之年,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難開拓之初。浴火重生,浴血奮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叱咤風雲、舍生忘死,在秋收起義、井岡建軍、開辟生路、星火燎原的偉大斗爭中,求實創新,可歌可泣,譜寫了壯烈而壯麗的篇章。
四、率先領導偉大的革命戰爭
1927年,是中國革命史的一個重大節點。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大事變,風雲變幻數不清。
毛澤東說過:“我們的戰爭是從一九二七年秋天開始的。當時根本沒有經驗,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是失敗了,秋收起義在湘鄂贛邊界地區的部隊也打了幾個敗仗,轉移到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地區。”
“我們的戰爭”,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毛澤東和湖南省委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不同凡響,第一次打出了共產黨的旗幟,具有開創性意義,標志著毛澤東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創造開始了新探索。
秋收起義“霹靂一聲暴動”,使毛澤東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變。穿長衫、握筆杆的毛澤東,開始指揮軍事、領兵打仗,統帥從此誕生,逐步成為一個用革命的“兩杆子”改寫中國歷史的叱咤風雲的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
1933年7月30日,毛澤東應邀出席紀念“八一”晚會,作了中國工農紅軍歷史的講演,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說到廣州起義,從井岡山的斗爭說到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強調指出每一次戰爭的勝利全靠黨的正確路線,克服了“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的空談與動搖。后來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主要經驗時,把武裝斗爭與黨的建設、統一戰線一起稱為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
1965年5月,秋收起義“三十八年過去”,在湖南省委九所六號樓住處,毛澤東講起秋收起義失敗的原因時說:“當時秋收起義的目標是攻打長沙。我們分別從修水、銅鼓、安源等地向長沙發動進攻。一團取道文家市,三團主攻東門市,准備在瀏陽與北上的二團會合。結果在圍攻戰中,原來收編的舊白軍殘部叛變﹔加上敵眾我寡,我軍又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攻打長沙的軍事行動就告吹了。”
毛澤東后來語言犀利地指出:要感謝我們現在在台灣的那位先生,他讓我上山去打游擊。他到處殺人,城市裡頭我們呆不下去,沒有法,隻好上山,一打就是十年,打到延安。后來日本人來了,又跟日本人打。日本人打完了,又跟蔣介石打。你看,我是一個教書的,教小學的,一不知道馬克思,二不知道打仗。這就是環境逼使人,不以我的意志辦事。那個環境逼得我去看馬克思的書,去打仗。“我們這些人就是受過蔣介石教育的,他用內戰的辦法教會我們打仗。像我這樣的一個人,從前並不會打仗,甚至連想也沒有想到過要打仗,可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強迫我拿起武器。”
毛澤東曾多次對外國朋友談到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贏得戰爭的艱難歷程:“有了共產黨以后,就進行了革命戰爭。那也不是我們要打,是帝國主義、國民黨要打。一九二一年,中國成立了共產黨,我就變成了共產黨員了。那時候,我們也沒有准備打仗。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當一個小學教員,也沒學過軍事,怎麼知道打仗呢?就是由於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他又說:“他要打,我就打。這個方法就是從反動派那裡學來的。我們就是從蔣介石那裡學來的。”
毛澤東指出:“人民的游擊戰爭,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隻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斗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毛澤東指揮革命戰爭的成功之道,就是把武裝的人民和人民的武裝融為一體、形成鐵拳,功夫獨到、所向披靡。
在瀏陽文家市,毛澤東用“我們這塊小石頭,一定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的哲理,闡述“革命一定會勝利”的信念和前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一個范例,形象、生動而有說服力。
毛澤東深刻總結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強調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國際共運史上有一個故事。1954年3月,英國共產黨總書記波立特致信中共中央,要在英譯本《毛澤東選集》中刪去《戰爭和戰略問題》一文的頭兩段內容,理由是其中“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的論斷,“並不適用於英國”,而且“會給我們在美國的同志招致很多困難”。毛澤東毫不讓步,讓人回復說,“該文件中所說到的原則,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並不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而須要作什麼修正”,如果不合適英美讀者,該文“可不包括在選集內”。論述武裝奪取政權的文章,寧肯不收入在西方發行的《毛澤東選集》,毛澤東也不願刪改。為什麼?因為“武裝奪取政權”的論斷,是基於中國革命血的教訓,也是國際共運史上一些外國共產黨因為放棄了“武裝奪取政權”,而喪失了革命前途,從反面証明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隻有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才能實現解放。
到21世紀初,美國新聞界評選古今十大軍事家,毛澤東以“中國軍事家和政治家”的身份和“毛澤東在中國備受尊敬,被認為是一名偉大的革命家和戰略家”的條件,作為東方民族唯一代表而入選世界十大軍事家。正如毛澤東的名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所寫:“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回旋的余地。”勇於創造一條馬列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的新路,獨辟蹊徑,譜寫中國革命戰爭的壯麗篇章。英國人邁克爾·艾略特·巴特曼在其《在東方的失敗》一書中評價說:“幾個世紀以來,我們西方國家看到許多沒有多少政治見解的軍事家。過去二十年中,我們看到過幾乎沒有什麼軍事知識的政治冒險家。現在我們有了一位既是偉大的政治家又是偉大的軍事家,他就是政治軍事天才毛澤東。這種天才演變成為一種萬古長存的思想,開始對歷史的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毛澤東平生的戰爭處女作,1927年領導秋收起義和井岡建軍的意義重大而深遠。可以說,中國革命真正上了路。腳踏實地,步伐很實,步調很齊,腳印很深。習近平評價說:“毛澤東同志表現出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於開拓的非凡魄力、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杰出高超的領導才能。”
毛澤東那“勇於開拓的非凡魄力”,在秋收起義井岡建軍中得到了精彩的體現和高超的演繹。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