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7日08:08 來源:北京日報
“叫花子與龍王比寶”
張國燾的張狂不只是因為他在黨內的深厚資歷,更來自他手中掌握的實力。
起初,張國燾並不了解紅一方面軍的規模。他派出與中央紅軍聯絡的先頭部隊,沿途貼了不少大幅標語“歡迎三十萬中央紅軍”。“三十萬”這個數字,看得中央紅軍自己都莫名其妙。
徐向前在回憶錄中提到了這個標語,“三十萬”是張國燾要寫的,數字是他“推算”出來的。張國燾說:“中央紅軍是老大哥,比我們多五倍是肯定的。我在毛裕鎮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隻有六萬人,五倍是三十萬,現在我們發展到了八萬人,按五倍計算他們應該在四十萬以上,我們隻提三十萬,已經留有余地了。”
徐向前認為這個口號影響到了后來兩軍的關系。他說:“會師后的事實証明,中央紅軍還不到兩萬來人,哪來的三十萬嘛!我們的宣傳打了自己的嘴巴,弄得四方面軍指戰員議論紛紛。”
張國燾如此為會師之前的紅一方面軍“虛張聲勢”,是何用意?恐怕隻有他自己清楚。
即便不知道中央紅軍的全部人數,光看一眼兩河口會師時的中央紅軍,張國燾就足有顧盼自雄的資本了。
中央紅軍自長征以來,一路惡戰不斷,此時早已是人困馬乏。部隊出發時八萬多人,到懋功時還剩下一萬余人,而且槍支彈藥很少,衣著也不整齊,破破爛爛,五顏六色都有,就是領導干部也不成樣子,穿的是用藏民的氆氌做的毛坎肩,披在身上像個破口袋。
反觀8萬多人的紅四方面軍,他們原來在物質條件較優的四川通南巴地區,部隊離開根據地才一個多月,打的仗也不多,軍容比較整齊。師以上的干部,每人有十幾個背簍,裡面裝著臘肉、香腸之類的各種物資。
無論從服裝、裝備、給養、軍容,到戰士身體情況、精神狀態,中央紅軍都遠遜於四方面軍。對於這種差別,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楊尚昆幽默地形容為“叫花子與龍王比寶”。
而張國燾,更是有意讓這種差別顯示得更明顯。早在6月14日派出先頭部隊與中央紅軍接頭時,張國燾就傳下話來:“要拿出全套派頭來,不要丟了自己的臉。”
等到他自己親自來,更要好好顯示一番。他的坐騎是雪白的高頭大馬,在隊伍中異常醒目。十余個警衛人員也是一色騎兵,人高馬大,迅捷如飛。
會師的氣氛自然是親切的,熱烈的,但是在親切和熱烈之后,中央領導人們很快感覺到了,張國燾不像是一個趕來與同志會師的戰友,而像是一個對窮親戚炫耀財富的老爺。
這種情緒,連李德這位德國人都看出來了。他后來回憶道:“六月中旬,中央縱隊到達兩河口。張國燾,一個高大的,儀表堂堂的,四十歲左右的人,像主人對客人一樣接待了我們。他顯得很自負,看來已充分意識到了他在軍事上的優勢和行政上的權力。”
由於中央紅軍保持著搜索前行的陣型,大部隊分散各處,並沒有集中到會師地來,張國燾一時看不出中央紅軍的總數,他便尋機找中央的老熟人摸底。
熱烈的慶祝會師大會后,張國燾首先找到了周恩來。
周恩來對張國燾印象不好。形象儒雅、風度翩翩的周恩來,最激烈的一次發火就是針對張國燾。
那是1927年南昌起義前夕,周恩來負責前敵委員會工作。起義工作一切就緒的時候,張國燾來了,一見面就亮出共產國際的尚方寶劍:“起義如有成功把握,可以舉行,否則不可動﹔應該征得張發奎的同意,否則不可動。”
一聽這話大家都急了。周恩來激動地說:“這個意思與中央派我來時的想法不吻合,如果我們此時不行動,我隻有辭職!”他說話時動了怒,氣得拍了桌子,那是周恩來一生中罕見地拍桌子。
幾年后再見,一番寒暄之后,張國燾問,你們現在還有多少人?周恩來對張國燾此問有所警惕,沒有直接回答,反問張國燾,紅四方面軍有多少人?張國燾說,十萬。這個數字其實夸大了些,紅四方面軍實際人數在八萬人左右。
於是,周恩來也虛報了中央紅軍的人數,但是中央紅軍的家底在那裡擺著,沒法太夸大,隻能說:我們有三萬人。
張國燾可能不相信這個數字,又去找朱德。
朱德與張國燾在南昌起義期間有過短暫的接觸,了解不深,也沒有戒備意識。他后來在自傳中這樣解釋:張國燾這個人,在中央蘇區的時候,一般的還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麼的人。有些老同志對他的印象都不好,但也沒有誰說過他的壞話。因為他那時還是一個黨的負責同志。也聽說過他是一個“機會主義”,但到什麼程度也不知道。
張國燾問:“你們還有多少人?”
朱德以實相告:“兵沒有了,隻剩下骨干了。全軍總數也就1萬多人。這1萬多人許多都挂了彩,還有些生病,戰斗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聽到中央紅軍僅有1萬多人,張國燾的臉色都變了。朱德這樣回憶。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