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7日08:08 來源:北京日報
苦心讓位
兩河口會師的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在當地一座廟宇裡召開了著名的兩河口會議。據文獻記載和多數當事者回憶,這次會議是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不但有中央委員,還有中央紅軍各軍團主要領導等。
紅四方面軍隻有張國燾一人參加會議,這也是他從蘇聯回國四年后第一次參加中央會議。
矛盾在兩河口會議上就出現了。張國燾和中央的進軍計劃存在著嚴重分歧。
周恩來先闡述了北上川陝甘建立根據地的戰略主張﹔張國燾則鼓吹其南下的主張,即“川甘康計劃”。毛澤東聽后馬上反駁,“川甘康計劃”將使一、四方面軍被逼退到西康地區,如被敵人封鎖於此,將成瓮中之鱉……
三個多小時討論下來,與會者大都支持北進計劃,張國燾表面上服從了多數,內心卻盤算著自己的主張。對此中央其實已經察覺。兩河口會議后發布的決議中,特別說明:必須堅決反對避免戰爭退卻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動的傾向,這些右傾機會主義動搖是目前創造新蘇區的斗爭中的主要危險。這話意在不點名地敲打張國燾,可他根本不以為意。
幾天后,准備率領中央慰問團趕赴四方面軍的劉伯承,卻在一早看見張國燾正和毛澤東爭吵。張國燾大聲說:“我們跑來還聽你毛澤東的指揮呀!”會師的喜悅還不到半個月,張國燾與中央之間的矛盾就顯露出來。
1935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增補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增補徐向前、陳昌浩為中革軍委成員。
中央此舉,主要是為了解決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后的統一指揮問題,畢竟紅四方面軍擁有8萬人馬,需要通過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特別是張國燾去指揮。
可是,手握數倍於中央紅軍兵力的張國燾,胃口遠不是一個“軍委副主席”能滿足的。
張國燾帶著兩河口會議確定的北上進兵計劃回到了紅四方面軍總部所在地的理番,轉臉就變。第二天他就致電中央,提出相反計劃。
中央堅持既定戰略方針,並下達作戰計劃,張國燾便借口“統一指揮”和“組織問題”沒有解決,故意拖延紅四方面軍北上,對守敵很少的鬆潘圍而不攻,導致功虧一簣。
這讓主持草擬鬆潘戰斗計劃的周恩來,在病痛之外又添一重心病。過雪山以來,周恩來身體一直不好,咳嗽不止。后來才確診是肝膿腫——一種急性肝炎。這次患病留下的疤痕,40年后長出了腫瘤,與膀胱癌一道奪去了周恩來的生命。
鬆潘錯失戰機的這段日子,張國燾授意四方面軍干部們一再給中央發電報,一會兒“提議陳昌浩擔任紅軍總政委”,一會兒“提議由張國燾出任軍委主席”,如不這樣,就難以集中軍事領導,無法順利滅敵。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第一次有人向中央伸手要權。
中央起初不予回復,但張國燾指使下屬一封封的電報“逼宮”,大有不給“位子”就不動之意。
張國燾畢竟掌握著紅四方面軍的指揮權。他領導這支軍隊長達5年,已經通過殘酷的“黨內斗爭”和內部“肅反”,形成了家長制統治。李先念說:“張國燾是中央派來的,都迷信張國燾。有人說四方面軍不尊重中央,確實有些冤枉。那時一聽說是中央來的,比聖旨還尊重。”
中央隻能策略性地向張國燾做出一定讓步,以維護紅軍團結。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毛澤東說:“張國燾是個實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給他一個相當的職位,一、四方面軍很難合成一股繩。”
毛澤東分析,張國燾想當軍委主席,這個職務現在由朱總司令擔任,他沒法取代。但隻當副主席,同恩來、稼祥平起平坐,他不甘心。張聞天主動說:“我這個總書記的位子讓給他好了。”毛澤東認為不妥,“他要抓軍權,你給他做總書記,他說不定還不滿意。但真讓他坐上這個寶座,可又麻煩了。”
左右為難之下,周恩來撐著虛弱的病體,示意願把總政委的職務讓給張國燾。
毛澤東指定彭德懷的三軍團負責照顧周恩來。彭德懷扔掉紅三軍團僅存的2門迫擊炮,騰出40名戰士來輪流抬周恩來的擔架。他說:“別說是2門迫擊炮,就是200門、2000門大炮也不能換我們1個周副主席。”
彭德懷后來高度評價毛澤東的斗爭藝術:“毛主席在同張國燾的斗爭中,表現了高度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如果當時讓掉總書記,他以總書記名義召集會議,成立以后的偽中央,就成為合法的了。這是原則問題。”
關於這段歷程,一年后,中央書記處在向共產國際的報告中說:“我們認為,欲求得共同北上,欲轉變國燾與爭取四方面軍,必須採取特殊的及十分忍耐的方針,因此除對黨的路線堅持原則外,其余均向他讓步。”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