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8日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勇士與漢奸
1936年2月20日,《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發表,東北抗聯之名從此載入史冊。
這份宣言的署名有八個,分別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至第六軍軍長楊靖宇、王德泰、趙尚志、李延祿、周保中、謝文東,以及湯原、海倫游擊隊。六個軍,兩支游擊隊,東北抗聯看上去甚為壯大。還不止於此,宣言發表后不久,東北抗聯進一步改編,擴充到了總計11個軍。
那的確是東北抗聯的鼎盛時期,總兵力達3萬多人。
顯而易見的是,3萬多人遠遠填不滿11個軍的編制。由於東北抗聯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和腥風血雨的不斷戰斗中艱難發展起來的,各軍情況、配備、人數都不統一。趙尚志領導的第三軍,兵力已達6000人,實力相當於當時一個師,而相對較弱的第五軍、第七軍,隻有六七百人,還不夠一個團的規模。抗聯扯起11個軍的番號,主要是以壯聲威,迷惑敵人。
這11個軍,性質不盡相同。第一、二、三、六、七等軍是在黨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基礎上建立的﹔第四、五兩軍原是有黨領導的游擊隊參與的東北抗日同盟軍﹔其余第八、九、十、十一軍則是義勇軍余部和抗日山林隊。
雖然名義上都是抗聯的部隊,但真到了關鍵時刻,是不是中國共產黨的部隊,天差地別。
11個軍中,九位軍長是共產黨人,隻有周保中和李延祿看到了抗戰的勝利,其余全部戰死沙場。另外兩個,李華堂是東北軍舊部,謝文東是地主武裝,在1939年抗聯進入艱難逆境之時,兩人叛變投敵。兩個抗聯軍長當了漢奸,給抗聯軍史留下了恥辱的一筆。
即便是黨領導的抗聯隊伍,成分也相當復雜。就拿趙尚志領導的第三軍來說。起初,趙尚志本能地鄙視和討厭土匪,不願意與他們為伍,曾與這些隊伍麻煩糾紛不斷。但他很快認識到,黨領導的游擊隊尚弱,要抗日必須聯合這些雜牌軍。許多次戰斗,隻要對方是中國人,他就騎馬到陣前喊話。有士兵說,“別喊話了,槍子兒可不聽你的呀!” 趙尚志說,槍子兒能打著幾個敵人?我一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就很可能跑過來一大群。
於是,趙尚志收編了許多“山頭”,成立了東北反日聯合軍,他被推選為總司令。然而,除了黨領導的基干隊伍外,其余的抗日隊伍多具有兩面性,他們之中出現叛徒幾乎是注定的,從師長到普通士兵,什麼級別的人都有。
叛徒,是東北抗聯史研究不能回避的。這支英勇的抗日武裝,在長達14年的抗戰史上,時時處處艱難困苦,生死一線,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涌現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同時,抗聯出現的叛徒之多、造成的后果之嚴重,也是革命隊伍中罕見的。“南楊”楊靖宇和“北趙”趙尚志的犧牲都與叛徒直接相關,且都是殞命於漢奸宵小之手。
原通化市史志辦副主任胡維仁告訴記者,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抗聯部隊成分復雜,既有黨組織領導建立起來的游擊隊,也吸收了潰散的東北軍、佔山為王的山林隊土匪武裝、戰場倒戈的偽警察……魚龍混雜。由於戰斗頻繁,部隊沒有條件進行整編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很難確保部隊的純潔性。二是抗聯生存條件惡劣。當時的抗聯將士,大多數人是為正義、為祖國而戰的,但其中也有些當兵為吃飯、以圖生存的人。一旦部隊物資斷絕,食不果腹,這些為謀生存的人就會發生動搖。三是一些人思想信念不堅定,遭逢危難最需堅持之時,就會有人丟棄革命志節。
堅守理想信念,至死不渝的,一定是真正的共產黨人。
趙一曼,就是這樣的共產黨人。她1925年入黨,犧牲時年僅31歲。
身為女性,趙一曼為革命割舍了親情。赴東北抗日前線之時,兒子寧兒才一歲多。行前,趙一曼抱著寧兒拍了張合影,然后把孩子托付給親戚﹔
身為女性,趙一曼打仗不讓須眉。當時日偽報紙曾刊登《女共黨趙一曼紅妝白馬馳騁哈東攻城略地危害治安》的文章。在哈東游擊區,趙一曼甚至有了和趙尚志並列的合稱“哈東二趙”﹔
身為女性,趙一曼經歷了比絕大多數抗聯戰士更多的傷痛和折磨。1935年11月,趙一曼負傷被俘。在此后的半年多時間裡,她遭到了敵人瘋狂、殘忍的刑訊。哈爾濱公安局保留著當年日軍審訊趙一曼的兩冊塵封檔案,烙鐵燙、灌汽油、施以電刑……而她的回答隻有一個:“你們不用多問,我的主義就是抗日,正如你們的職責是以破壞抗日、逮捕我們的目的一樣。我有我的目的,進行反滿抗日並宣傳其主義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前往珠河的火車。預感到即將犧牲,趙一曼向押送的警察要來紙筆,從容寫下給兒子的遺書:
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