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白山黑水 雪冷血熱【5】

2018年07月18日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白山黑水,雪冷血熱

西征

1936年11月底,遼寧法庫縣西北荒郊,一隊騎兵踏著征塵,風馳電掣自東向西而來。他們是東北抗聯第一軍三師主力,楊靖宇的隊伍。三師的任務是向西進擊熱河方向,打通東北與關內的聯系,尋找黨中央和紅軍。

一路厮殺,沖破重重封鎖,遼河已經近在眼前了。跨過遼河,熱河也就不遠了。

往年的這個時候,河流早已封凍,騎兵們完全可以踏著厚厚的冰層,一路飛奔跨過遼河。但眼前的遼河,竟然沒有上凍!戰馬在河岸上踢踏著,一路血火沖殺過來的戰士們徒呼奈何。

追兵又至,又是一場厮殺。400人的騎兵隊伍隻有100余人突圍而出,西征功敗垂成。

這是東北抗聯數次西征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那時正是抗聯的鼎盛時期,南滿地區有楊靖宇領導的第一路軍,吉東有周保中領導的第二路軍,北滿有趙尚志任總指揮的第三路軍,抗日烽火燃遍白山黑水。

即便是鼎盛時期的抗聯,面對的也幾乎時時、處處都是絕境。

在這裡,有日本密集的76萬大軍和大量偽滿軍隊及漢奸,有嚴酷的自然環境,抗聯要生存,隻能在深山老林中不停轉戰,經常要在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在冰天雪地中同強大而殘酷的敵人進行殊死的搏斗。

危急的局面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而更加嚴峻起來。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為了鞏固侵華戰爭的后方基地,日軍大本營開始不斷向東北增兵。到1938年,日本在東北的兵力已達8個師團,開始全力圍剿東北抗聯。

在加緊對東北抗日軍民進行血腥“討伐”的同時,日本侵略者還採取了許多法西斯的政策與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1938年起推行的歸屯並戶。

所謂“歸屯並戶”,就是把散居在游擊根據地的農戶合並到大的屯子中,繞著屯子建圍牆、挖壕溝,設部隊警戒。合並起來的大屯,其實就是集中營,被中國人稱為“人圈”。日軍試圖以堅壁清野的手段,斷絕抗聯部隊和群眾的聯系。

親歷過當時困難時期的抗聯戰士說,當時東北抗聯戰士有三種死法:第一是打死,第二是凍死,第三是餓死。

自1938年下半年,抗聯陷入了極端艱難困苦的時期,各方面軍都蒙受了巨大損失。

除了殘酷的戰斗和惡劣的環境,抗聯還有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他們已經與黨中央失去聯系很久了。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紅軍開始長征,與東北黨組織徹底失去了聯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接手東北黨組織的指導工作。抗聯實際上受駐在共產國際的王明及康生指揮。1937年冬,王明等人回到延安,抗聯與黨組織的聯系徹底中斷了。更為嚴重的是,此前的1936年,中共滿洲省委被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撤銷,東北黨組織和抗聯各部長期處於分割狀態,各自為戰。

失去了黨的統一領導,抗聯各部像斷了線的風箏。

實際上,抗聯各部始終沒有放棄與黨中央恢復聯絡的努力。1936年底,楊靖宇派出三師西征,最大的任務就是突入關內尋找黨中央,可惜功敗垂成。

1937年底,時任抗聯第三軍軍長的趙尚志帶領6名警衛員進入蘇聯境內。此行一方面是想通過蘇聯與黨中央接上聯系,另一方面則爭取蘇聯對東北抗日斗爭的援助。

趙尚志曾是黃埔軍校的學生,當時的蘇聯遠東軍區司令布留赫爾元帥曾在黃埔軍校授過課。有了這段師生之誼,趙尚志本來滿懷希望能夠得到布留赫爾的支援,沒承想,他剛一入境就被繳械扣押,沒有任何理由地被關押了一年多。

趙尚志過境多日不歸,抗聯六軍軍長戴洪賓率500名抗聯戰士進入蘇聯尋找趙尚志,結果被蘇軍繳械,絕大部分人被遣送新疆。

但是到了1939年,蘇聯遠東軍對抗聯變得熱情起來,他們派人主動聯絡抗聯,並積極表示會給予抗聯各方面支援。

蘇聯對東北抗聯態度轉變,是國際形勢變化使然。這一年,德國法西斯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與歐洲相隔萬裡的遠東地區也不太平,蘇聯和日本在中蒙邊界打了諾門罕戰役。蘇聯方面雖然在諾門罕取得了巨大勝利,卻也無意擴大戰果。歐洲形勢的巨變,讓蘇聯更加需要遠東地區的穩定。一直與日軍堅定戰斗的東北抗聯,成了蘇軍的協同盟友。於是,從1939年開始,蘇聯遠東軍對抗聯頻頻主動示好。他們釋放了趙尚志,給抗聯提供食物、藥品、武器的支援,對抗聯部隊過境也大開方便之門。抗聯領導干部召開的會議,都被安排到蘇聯境內的伯力。

1940年,蘇聯遠東軍聯絡官給抗聯領導人發來了伯力會議的通知,中共代表將主持召開這次會議,“解決黨組織和目前游擊隊運動的一切問題”。會議通知也向抗聯第一路軍傳達出去,只是,那時楊靖宇已經永遠收不到這份通知了。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亞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