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白山黑水 雪冷血熱【6】

2018年07月18日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白山黑水,雪冷血熱

“不必多說,開槍吧”

1939年冬,東北抗聯損失慘重,經歷了最大規模的戰斗和非戰斗減員。原本編制有11個軍的抗聯七零八落,主力隻剩重新整編的三支:南滿的抗聯第一路軍、吉東的抗聯第二路軍和北滿的抗聯第三路軍。而此時的抗聯第一路軍,已經由高峰時的三四千人,銳減到數百人。情急之下,楊靖宇部隊決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待機重新集結。

1939年12月時,楊靖宇身邊尚有400余人的抗聯部隊,而到1940年2月15日早晨,當楊靖宇再一次被敵人發現時,他身邊就隻有6名戰士了。一場激烈的戰斗之后,敵人被打死1名,打傷6名,陷入一片混亂。楊靖宇帶著戰士們暫時脫身。

這是楊靖宇犧牲前指揮的最后一次戰斗。此后,楊靖宇又讓警衛員黃生發、司務長劉福泰等4名傷員轉移,他身邊隻留下朱文范、聶東華兩名戰士,向著傷員轉移的相反方向走去,以引開敵人追兵。

2月18日,朱文范和聶東華在濛江縣大東溝購買食物時,被敵人發現。朱文范、聶東華與敵人激戰半個小時后犧牲。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手槍、現金、表、鋼筆、口琴和楊靖宇的印鑒,斷定楊靖宇就在附近,於是增派兵力展開圍捕,甚至派出了飛機從空中偵察支援。

自此,楊靖宇開始了孤身一人與數百敵人周旋的五天五夜。

從到磐石游擊隊開始,楊靖宇身經數百戰,遭遇過無數危急,無不指揮若定,化險為夷,隊伍越打越強,他成了抗聯的旗幟性人物。即使日軍也對楊靖宇甚為欽佩。而這一次,幾個抗聯的叛徒,把楊靖宇逼到了絕境。

在抗聯老戰士特別是楊靖宇曾經的部下眼中,程斌是最令人切齒仇恨的叛徒,不僅因為他叛變前的師長身份,更因為他造成的惡果——對楊靖宇本人和抗聯第一路軍都造成了致命的傷害。

1938年初,程斌率部投敵,隨程斌投敵的一師人員總計達115人,讓抗聯第一路軍主力元氣大傷。隨后他們又成了圍追楊靖宇最賣力的漢奸走狗。

日軍任命程斌為隊長,組成“討伐隊”,稱“程大隊”,其骨干都是投降的原一師抗聯戰士。

程斌深知怎樣才能置楊靖宇於死地,投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帶人摧毀了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徹底斷了楊靖宇的糧道和休整地。密營是抗聯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營地,儲存有糧食、布匹、槍械、藥品等賴以生存的物資。狠毒的程斌將楊靖宇苦苦經營的70多個密營破壞殆盡。

程斌長期跟隨楊靖宇,對楊靖宇的思路策略了如指掌,常常憑猜測就能知道楊靖宇的大致去向。整個1939年,楊靖宇的隊伍后邊就像是長了個尾巴,常常是轉移到一個地方,不出三天,程斌就帶人盯上來了。

另一個致命的叛徒,是楊靖宇的近衛排長張秀峰。

張秀峰15歲就被楊靖宇帶到抗聯隊伍裡,楊靖宇對他如父如兄。張秀峰一直緊隨楊靖宇身邊,轉戰南北,出生入死。但是當抗聯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楊靖宇身邊隻有幾十名近衛排戰士時,張秀峰被絕望擊垮。他選擇了背叛苟活。1940年2月1日,張秀峰攜帶4支手槍、彈藥、機密文件和抗聯的財產9000塊大洋逃離楊靖宇的隊伍,向日軍投降。

張秀峰對楊靖宇極為熟悉,叛變時就是從楊靖宇身邊出逃,知道楊靖宇的位置、行軍路線和行動特點。

2月22日,筋疲力盡、飢餓難耐的楊靖宇在保安村以西的山裡遇到四個打柴人,懇求他們回村給自己帶點食物和棉鞋,還答應多給錢。打柴人之一的趙廷喜見楊靖宇幾天沒有吃飯,臉上、手上、腳上都是凍瘡,就勸他說:“我看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殺投降的人。”趙廷喜哪裡知道,豈止不殺,如果楊靖宇投降,日本人還打算讓他出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長,利用楊靖宇的影響制服東北抗聯。

孤身一人的楊靖宇沉默了一會兒,對趙廷喜說:“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趙廷喜他們答應回村給楊靖宇弄點吃的。誰知在回去的路上,他們遇見了鐵杆漢奸李正新。被連哄帶嚇之下,趙廷喜說出了此事,隨后又給大批日偽軍警充當向導,帶著他們向楊靖宇所處的位置圍攏過去。

楊靖宇沒有等來老鄉送的糧食和冬衣,卻等來了追擊的敵人。

在日本人出的《滿洲國治安小史》中有一段對話,描述了楊靖宇的最后時刻。

當日軍指揮官西谷喜代人指揮日軍和偽滿軍警向楊靖宇將軍靠近時,他下令部隊停止前進,然后開始喊話:“君是楊司令否?”試圖勸降。但是楊靖宇凜然回道:“不必多說,開槍吧。”

槍聲響了將近半個小時。

“西谷一聲令下‘打死他’,隨著機槍射手勾動了扳機,楊倒下了。”

那個機槍手叫張奚若,又是一個抗聯的叛徒。他原是抗聯第一軍一師的機槍手,跟隨程斌叛變投敵。

最終,楊靖宇死在了“程大隊”機槍手張奚若的槍口下。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亞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