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我对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理解

■何祚庥
2012年11月15日19: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六、一切观念、理论、学说必须符合科学精神

何谓科学精神?1940年,毛泽东在讲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时,对科学精神的内涵作过如下概括:“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这是对科学精神进行的比较完整的概括。

科学精神应该有如下四个特征。特征之一是毛泽东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认识要从“实事”而不是从“虚事”出发,所以,认识的前提是虚实之辨,而不是以假乱真。“求是”是说从真实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找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臆想出的规律。特征之二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所认识到的真理是可重复的、可检验的,而不是由少数人所体验、所认可的主观真理,或者说客观真理只有一个。特征之三是邓小平在新时期所主张的“解放思想,破除一切迷信”,认为如果不解放思想、不破除迷信,就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而迷信却要求人们无条件地信奉、服从。特征之四是“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认为人们在求出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后,并不是认识的终结,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检验理论,由实践不断地提出新问题,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用江泽民的话说,理论要“与时俱进”。

在符合科学精神的前提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诸多规律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将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人类社会如何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历史进程,也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到“第一”的地位。正如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的那样:“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

应该明确,就人类历史发展来说,生产力或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是当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用革命或改革的办法解放生产力,才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根本目的仍是发展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有许多规律,处于第一位的,是生产力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并尊重、依靠生产力发展规律。当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推动历史前进,也可以认为改革或革命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但这并不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更不能认为体制改革等同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因为体制改革不能老改,到一定时期就要定型,否则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会无所适从。在体制已“定型”后,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关注、依靠和利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推进我们的经济建设。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