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解密:邓小平常看哪几类“内参”?

○尹韵公
2012年11月15日19: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关注人才,高度重视人才使用。

邓小平对人才问题总是予以特别关注,不遗余力地解放人才,扶持人才,重用人才。

1978年7月27日,邓小平看到《国内动态清样》上反映贵州丹寨汞矿一位技术员取得科研成果却受压制一事,作出批示:“请国家科委派人调查,如反映属实,应从组织上作出明确的处理,对压制者更应处理。”后经调查属实,贵州省委决定提拔这位技术员为工程师,撤销对他压制和打击的主要负责人党内外职务。

邓小平对一些人才苗子尤为关注。1978年8月10日,高考刚刚恢复不久,邓小平在《情况反映》上看到:天津南开大学准备破格录取一位对信息论有创见的人才,但因年龄超过规定,工厂不同意放行。对此,邓小平作出批示:“请教育部过问一下(选拔和培养人才极为重要)。”这位超龄青年终于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邓小平对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等人的意见十分重视。1979年9月30日,李政道致信方毅说:中方规定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得到的外方资助,由使馆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开支、不足部分由国家补助、多余部分上缴的做法,使我大为吃惊,难以置信。奖学金并非薪金,给奖学金是有其固定目的的。10月上旬,邓小平看到此信后,作出批示:“李政道的意见是正确的。请方毅同志召集有关部门讨论,改变现在的不妥的办法。”11月初,邓小平批准了由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财政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外交部、国家科委联合提出的《关于拟改变对出国人员、访问学者所得奖学金和资助费的处理办法的请示报告》,自此我国留学人员和访问学者的外方资助费使用额度问题出现了根本性改变,使之更有利于留学政策和人才政策的落实,受到知识界的热烈欢迎。

邓小平不但处理个案坚决,而且还善于从个案中发现普遍性问题,一抓到底,从而推进整个人才工作。1983年11月16日,邓小平看到《情况汇编》上反映:我国一公费留学生于198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5月回国后一直没有适当的工作,一年半后又被派回原来工作的陕西富县广播站做普通工人。邓小平得知后十分生气,随即批示:“请国务院检查。天天讲缺人,有人不能用、不会用,为什么?是谁的责任?如何纠正?需要弄清楚。”由于邓小平的强力支持,不但这位留法博士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而且推动了全局性工作。12月20日,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县级以上党委的组织、宣传、统战部门在1984年上半年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再进行一次认真检查,边检查边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待知识分子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