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要挨扁担的”
初到南京,梁完英脱离了体力劳动,很不习惯,提出要回会同,说在家还可以每日敬敬土地菩萨。粟裕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派人找来一帧观音菩萨的画像,买了香、香炉和纸钱,并另辟一室,让兹母供奉,并请了一位抗日时期的老党员黄妈妈陪伴照顾。
如果说,粟裕对母亲是“顺从”的话,那么对哥哥可是身心关爱,不过在原则问题上却不“踩线”。
他送粟沛到南京中央医院,把其多年不愈的痔疮治好了。可在安排哥哥工作时,兄弟俩发生了分歧。粟裕要哥哥进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可粟沛坚持不肯去,说:“人民革命大学是收容旧职人员的地方,我要去华东军政大学一总队。”因为他觉得自己早就参加了革命。粟裕说:“那是高干总队,人家有十几、二十几年的革命历史,你要去怎么行?我要挨扁担的!”粟沛说:“既如此,那我还是回家当老百姓去,还可以凭自己的那点医学知识治病救人。”粟裕见哥哥如此固执也无可奈何。
粟沛回到了家乡。可这一回,让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是身为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弟弟也爱莫能助。
回到家乡的粟沛,作为迎接解放有功人员,被政府安排在洪江赣材中学做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可到了1953年,这个学校发生了一起所谓“反革命案”,而粟沛又“不识时务”,担保卷入案子的一个老师是好人,不会反革命。接着,一些卷入案件的人认为,粟沛有靠山,干脆将他扯了进来,政府也会认真查案的。可哪知道一牵涉到“反革命案”,人们“宁可信其有”,粟沛被抓进牢里,被判刑四年。一年多后被保外就医,1954年一病不起去世了。直到1984年12月,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才撤销原黔阳专署公安处的判决,对粟沛“宣告无罪”。
粟多瑛还告诉记者,粟裕虽然对老家亲友感情深厚,可从不做违反原则之事。他在上个世代50年代,就曾写信给堂哥,要求到南京粟裕身边工作,可粟裕回信说,老弟,你在家乡参加了工作,就不要到南京来了,处处都是为人民服务。粟多瑛还告诉我们,可惜这封信在文革期间弄丢了,不然也是一件教育后代的好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