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部队番号为何重复使用 解密我军史上五支“红六军”

卢庆洪
2012年12月19日08: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主要创始人段德昌

湖北南平镇红四、六军会师旧址。后两军合编为红二军团。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即:东江地区的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六军以及洪湖新红六军。现将各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作一介绍。

东江地区两次成立红六军(1929年6月-1930年5月; 1930年12月-1931年5月)

东江地区第一次成立红六军: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中共东江特委与海陆惠紫特委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在东江地区创建了红六军两个师、五个团。

6月,东江特委在大埔县桃源将五华、丰顺、梅县和大埔的赤卫模范队整编为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李明光任团长,丘宗海任政委, 杨崇哲任参谋长。下辖三个营约370人。该团成立后,拔除了大埔县银江龙市反动据点,巩固了铜鼓嶂根据地。1930年春,又在梅县丙村、揭阳县青溪消灭反动团防及国民党军数百人,开创了梅埔丰苏区的新局面。

7月,东江特委以潮阳、普宁、惠来的常备赤卫模范队为基础,在潮阳县林招成立了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七团,何石(后洪楚才)任团长,陈开芹任政委。下辖三个连约200多人。部队成立后,袭击了普宁县什石洋村、塘塔埔等反动民团据点,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1930年5 月又攻占了普宁县流沙镇。

9月,东江特委在福建诏安县上官陂将国民党军第六十一师教导团起义部队与饶平、大埔、福建平和的农民武装合编为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八团。罗时元任团长,温仰春任政委,连半天任政治部主任,罗绍环任参谋长。部队成立后,消灭了大埔县白土、饶平县上善、下善、平

和县小芦溪等地的地主武装,打退了国民党军对上善的进犯,并进军福建龙岩、永定、上杭,使饶和埔诏苏区与闽西苏区连成一片。

10月,海陆惠紫特委以海丰、陆丰、惠来、紫金赤卫模范队为基础,在海丰县大路下村成立了红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彭桂任团长,黄强任政委。下辖三个营400多人。该团成立后,迅速收复了紫金县洋头、海丰县公平等多个乡村重镇,在进攻海丰县城的战斗中,毙伤国民党军百余人。1930年初,又克复了惠阳县高潭、陆丰县新田、河口、陂沟等地,使四县苏区连成一片。

1930年2月,东江特委将兴宁、平远、龙川县的赤卫模范队与赣南红二十一纵队合编为红六军第十六师五十二团(后改称第五十团)。刘光夏任团长,陈俊任政委,袁荣任政治部主任,邝才诚任参谋长。兵力约500余人。部队成立后,在平远县石正、八尺打败了反动团防军500余人。3 月下旬,红五十团在攻打寻乌县澄江圩据点时, 由于对敌情估计错误,导致团以上领导全部牺牲。

1929年10月,为策应赣南红四军进军东江地区,红六军第十六师四十六团与四十七团共同袭击了潮安县官塘镇,毙敌200余名,牵制了国民党军对九龙嶂根据地的“进剿”。但在进军五华县坪上时,第四十七团团长何石不幸牺牲。1930 年4月,第四十七团与第四十九团在普宁县排金山击退了国民党军第六十一师2000余人对林招的进犯,毙敌200多人。

东江地区红六军各团成立后,基本处于分散活动状态,以至于师部、军部未能建立起来。

1930年5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共东江特委将东江红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团改编为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 政委吴炳泰,参谋长龚楷,政治部主任罗欣然)。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