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风雨十年农村工作部——邓子恢长子邓淮生访谈录

特约记者 党亚惠
2013年01月23日11: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62年7月,父亲就去见毛主席,保荐“包产到户”责任制。他直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毛主席。他多次说:“工业上可以搞责任制,为什么农业田间管理就不可以搞责任制?责任田根本不涉及所有制问题,不存在反对集体经济的问题。”毛主席不同意他的看法,说:“包产到户搞了几千年,还要搞吗?如果搞包产到户,不用几年就有人雇工、讨小老婆。你怎么又动摇了,波兰搞自由化,还不敢解散合作社。”这是家父和毛主席的第三次意见分歧。

1962年8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北戴河召开。在会上,毛主席把“责任田”、“包产到户”说成是“单干”,一下把问题提升到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高度。毛主席批评家父说:“你这次搞包产到户,马克思主义飞走了。”对于这个突然袭击,父亲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家父的观点被再度上升到阶级斗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高度,受到了进一步的批判,说他“热衷于搞资本主义”,说他“训了毛主席两个钟头,想翻农业合作化的案”。会议指责他对形势的看法几乎是一片漆黑。面对这些严厉批评,家父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说:“责任田,到现在我还是这样看。”1962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部被撤销,毛主席对中央农村工作部的评价是“十年来没有干一件好事。” 第二年,家父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也被免除,这让他失去了为党、为人民直接工作的机会,这不能不是一件永远的憾事。

访谈即将结束,我听了感触良多。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从1953年2月组建到1962年10月撤销,前后历经10年。从邓伯伯讲述的事情中,我们了解到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共产党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作出正确的抉择非常重要,否则就要遭受严重的后果。邓伯伯的讲述饱含对党和毛主席的深情,他像其父邓子恢一样实事求是,直言不讳。这对于我这个80后的新党员、年轻编辑来说教益尤深。这让我明白,共产党员一定要尊重事实,尊重群众, 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承担责任。因为历史终归将证明正确的抉择是经得住社会发展考验的。邓子恢同志倡导的包产到户,历经沧桑,发展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实为一例。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