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尼克松时期 中美大使级联络转入政府秘谈始末

张 静
2013年02月05日16: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与基辛格的谨慎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国务院放开步子、积极而大胆的准备。国务院负责会谈的政治顾问、中国事务办公室主任保罗·克里斯伯格和职员多纳德·安德森负责会谈的准备工作。从1月8日中美双方代表在华沙成功会谈后,他们就开始起草对第135次大使级会谈的指示,并在14日由罗杰斯递交给尼克松。与以往的会谈指示相比,它在台湾问题上提出新的表述:

(a)美国无意寻求把对于台湾的看法强加于任何一方,并且无意干涉(大陆和台湾)所达成的任何协议。(b)坚定承诺不支持国民党中国反攻大陆的行动。(c)表达这一希望:随着亚洲和平与稳定局势的发展,我们能够减少美国驻台军队。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提案,它迎合了中方多年以来在台湾问题上对美国的要求。

此外,这份指示还提议举行中美高级会谈:

提议派遣特使到北京、或中国代表来华盛顿讨论以上谈到的任何问题。如果中国人希望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那么他们会接受这一提议,同时也不违背自己的原则。

保罗·克里斯伯格草拟的这份对第135次大使级会谈的指示,经尼克松同意后,由国务卿罗杰斯在1970年1月17日发给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

中美举行高级会谈,这与中国领导人的想法不谋而合。1969年2月19日中国宣布取消中美第135次大使级会谈的当天,毛泽东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四位老帅研究国际问题,开始酝酿利用美苏矛盾、改变中国对美政策的战略转变。1969年9月17日,老帅们在《对目前局势的看法》报告中提出:“在中、美、苏三大力量的斗争中,美对中、苏,苏对中、美,都要加以运用,谋求他们最大的战略利益。”陈毅提出了从战略上利用美、苏矛盾,打开中美关系的设想。他还以口头的方式,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些“不合常规”的想法,其中第一点即:

在华沙会谈恢复时,我们主动重提举行中美部长级或更高级别的会谈,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和有关问题。我们只提会谈的级别和讨论的题目,不以美国接受我们的主张为前提。我估计美国会乐于接受。如果我们不提,我估计美国也会向我们提出类似的建议。如果这样,我们应该接受。

后来的事实证明,老帅们在这些报告中的看法是客观的、有远见的,为中国领导人打开外交新局面做了重要的战略准备。1970年1月 15日,周恩来在修改外交部致雷阳的电稿以及第135次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方发言稿时,在提议举行高级会谈外,加写了这样一点:“美方如询更高级会谈或其他途径何所指,可答以美国政府如对此感兴趣,可提出方案,也可在大使级会谈中双方商定出方案。”如此,有了战略上的契合,在第135次大使级会谈上,双方不约而同地提议举行高级会谈。

基辛格在回忆录中称,在筹备1970年1月20日第135次会谈时,国务院的官员们被派使节去北京一事“吓得发抖,因为这样的会谈可能要由白宫亲自掌握,国务院以后再也插不上手了”。而负责华沙大使级会谈的安德森等人“根本不知道过去一年中传达到中国方面去的信息,还以为没有理由要改变以往134次华沙会谈中沿用下来的那一套做法”。但从档案资料可以看出,事实上,是国务院而非基辛格首先提出“派遣特使”的建议;也是国务院首先提出要向中国申明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意图、消除中国对自身国家安全的担忧。更重要的,是国务院首先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随着和平与稳定在亚洲的发展,我们能够减少美国驻台军队”的表述。

(责编:孙琳、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