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幕后:秘密策划高级会谈
“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是白宫开辟的卓有成效的“幕后渠道”。 1969年8月,尼克松在环球旅行途中,分别向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表示,美国政府有意缓和对华关系,不会参加苏联旨在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请他们设法将美国的政策意图传达给中国,并希望他们能够在美中之间扮演协调人的角色。
1969 年9月,罗马尼亚总理毛雷尔向周恩来传达了尼克松愿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态度,以及美国不支持苏联进攻中国的政策立场。10月,基辛格对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巴基斯坦空军元帅、情报与内政部长谢尔·阿里·汗表示,尼克松总统已经同意取消两艘美国驱逐舰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1月,叶海亚总统将他与尼克松8月会谈的内容和美国取消两艘驱逐舰在台海巡逻的决定,转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他表示:“美国有意与共产党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张彤很快将同叶海亚的会谈情况上报周恩来。11月16日,周恩来将电文送给毛泽东,并附注:“尼克松、巴基斯坦动向可以注意。”白宫一直通过幕后渠道向中方传达缓和的消息,但周恩来在12月2日接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凯瑟时,却请凯瑟转告叶海亚总统:“尼克松如要同我接触,尽可利用官方渠道。”
为何美国在努力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联络渠道的同时,又通过巴基斯坦另辟蹊径呢?此时,中国领导人对美方的意图及其决策机制并不十分了解,而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与美缓和之途无异于如履薄冰。一旦事情在不成熟之时被泄露或被美国利用,则有丧失原则之嫌,有被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嘲讽的风险,甚至会激怒苏联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首选“华沙会谈”这一公开联络渠道,是稳妥之举。但是,美方开辟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渠道,自有其意,似乎也不能就此封闭。于是,中方随后将释放乘游艇越入中国海域的两名美国人的消息,既通知了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赛尔,又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告知叶海亚。
尽管此时重开华沙会谈的希望已经愈益现实,但基辛格难以信任官僚机构,他与国务院的权力争夺也正趋白热化。他在12月19日,通过巴基斯坦渠道,不失时机地向中方提出了开展幕后渠道秘密外交的建议。他对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拉利说:“我们与中国人进行对话的愿望是严肃的。如果他们愿意以比华沙会谈更安全的方式、或通过官僚机构中不太公开的渠道开展这些对话,尼克松总统可以照此行事。”这一表态,正可以解开中国领导人心中的谜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