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秋风断藤——1909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本报记者 崔乐
2013年02月26日08:42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摄影镜头中的刺杀

1909年10月26日9时,一辆俄国铁道局的“特别专列”缓缓驶入了哈尔滨火车站,几千名俄国军警严阵以待,数个国家的领事团和观光团的官员也早就等候在站台处,列队迎候。在场的摄影师架起了机器,他们的任务就是拍摄一部“热烈欢迎”的宣传片,以显示对这列火车上一位乘客的重视。

列车上坐着的是日本政坛元老、时任日本枢密院院长的伊藤博文。

俄国财政部部长戈果甫佐夫专程从莫斯科赶来哈尔滨,并且亲自到站台上迎接。列车停稳。戈果甫佐夫登上列车,与伊藤博文见礼、寒暄,在专列上密谈了二十多分钟。随后,伊藤博文在官员的簇拥下下了车。

站台上的日本侨民舞动太阳旗大喊“欢迎”,俄国军乐队奏响了乐曲。戈果甫佐夫陪同伊藤博文,共同检阅了在场的俄国军队,然后,伊藤博文折返回身,开始和热情高涨的日本侨民问候致意。

摄影机追随着他的身影,欢迎仪式已经接近尾声。

突然,“砰”的一声,日本侨民的队伍中响起了枪声。伴着枪响,一个戴着鸭舌帽、穿着旧西装的青年从前排负责警卫的俄国士兵中冲出,枪口朝着伊藤博文,“砰砰”又是两枪。

三声枪响,几乎就是电光火石的一瞬。为营造欢迎的热烈气氛,现场还在燃放着花炮。枪声混杂在花炮声中,很多人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意外事件的发生。

摄影机一直没有停。

俄国的随军记者、摄影师考布切夫一直让镜头紧紧跟随着伊藤博文。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画面中会突然闯入一位刺客——这样的画面对摄影师而言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尽管现场随即一片混乱,考布切夫还是镇定地把整个事件全部拍摄了下来。

这部极具史料价值的新闻纪录片随后在哈尔滨公映,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仅仅几天后,一个自称来自日本东京印刷局的日本人用15000日元的价格买走了影片的全部拷贝,这在当时堪称天价,这部影片自此销声匿迹。

据当时报纸的新闻报道记载,这部影片的胶片“共长五百尺”,完整记录了伊藤博文被刺杀的全过程,“先为伊藤到哈之情状,次为与科克淑夫(戈果甫佐夫)相见之状、各官相见之状,次被弹状,次将伊藤尸骸装入火车,及刺客被获之状。”

按照报纸的描述,第一发子弹击中伊藤博文时,他似乎未及察觉,仍举步向前。旋即,第二发子弹再次击中,伊藤扑倒。他身边的人赶上前扶掖。第三发子弹紧随而至。

场面顿时大乱。俄国宪兵冲了过来,将开枪的人当场扭住。那人抛掉手枪,用俄语高呼三声:“高丽亚乌拉!”(朝鲜万岁)

血流不止的伊藤博文,被七手八脚抬上了专列。

据说,当时伊藤博文尚有意识,他向身边人问了一句“这是谁打的?”当知道好像是个韩国人干的后,伊藤骂了句“混蛋”,便陷入了昏迷。

不到半个小时,这位日本近代史上的著名政治人物殒命在专列上。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