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第二章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招待会上赫鲁晓夫初识毛泽东

2013年02月27日10: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返回>>>《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张树德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49年底,毛泽东首次访苏。斯大林赞叹道:“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可是长期受打击、受排挤的人哟,有话无处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终签订,斯大林破例出席招待会,赫鲁晓夫初识毛泽东。

赫鲁晓夫对毛泽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和感受,始于毛泽东于1949年底至1950年初对苏联的第一次正式访问。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手持讲话稿,用他那浓厚的湖南话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霎时间,广场上一片沸腾。鲜花、彩旗、白鸽和人群的欢呼声交汇成一个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

毛泽东用他那指挥雄兵百万的大手轻轻按动了一枚小小的电钮,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随即冉冉升了起来。

54门大炮齐鸣28响,代表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先烈们前赴后继奋斗流血的28年之后,中国人民终于真正地站了起来,第一次以独立完整的主权国家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斯大林没有食言,1949年10月2日21时45分,也就是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从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拍来了第一份外交贺电:

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苏联政府的反应之快,使全世界都始料不及,许多国家领导人还在瞪大眼睛看着新中国有没有人理睬呢?!随之而来——

10月4日,保加利亚和新中国建交。

10月5日,罗马尼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紧接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等人民民主国家在不长的时间内相继和新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一个占人类1/4人口的国家的红色政权迅速地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这使得新中国的领袖们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苏联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与声援,彻底打破了当时西方阵营中某些敌对势力和蒋介石试图依靠美国来孤立新中国的阴谋。

对此,毛泽东笑了,笑得那样从容。自然,毛泽东的笑容中也包含着对以斯大林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感谢之意,他认为亲自到苏联出访的机会成熟了。

……

1949年12月9日,毛泽东的专列到了“国门”满洲里市,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停了下来,因为中国铁路是窄轨,苏联铁路是宽轨,因此要换车。

在苏联国境线的车站上,早已停好了迎接毛泽东一行的高级专列。这是一列设备很好的专车,车上设有会议室、卧室、休息室和浴室,显得气派堂皇。苏方赤塔州的党政军领导人和苏联外交部一位副部长来到边境线上迎接毛泽东的到来。毛泽东亲切地上前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后,登上了苏方的专列。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