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波摄影作品选


侯波
生于1924年,山西夏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4年在延安边区中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抗战胜利以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1949年任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同年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专职摄影达12年之久。后任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记者、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站在她镜头前的那个人是如此有名。但是,很久都没人知道她是谁?她的名字不允许出现在照片上。伟人巨大的身躯常常摄入她的镜头,使她成了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无名摄影师。直到20世纪末,她才从镜头后面走出来,同她所拍摄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她就是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紧随历史的脚步,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创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记录下许多领袖与他的战友们工作生活的历史瞬间,向人们真实地展现出一代伟人的伟大与平凡。作为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侯波不但用小小的镜头记录下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光辉业绩,还记录了众多毛泽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据统计,在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过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这些毛泽东的经典照片早已世人皆知,但照片背后的许多细节和故事却鲜为人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堪称传奇的女摄影家。
一篮子延安小枣办了场婚礼
1938年秋,一个名叫阎锋的少女,参加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西北青年战时训练班,这一年她14岁,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训练班学习结束后,她带着“寻找一种支撑人生理想”的信念,冒着风雪,和同伴们一同到了延安。
在延安她第一次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侯波。初到延安,组织上派她到边区中学学习。完成学业后,侯波被分配到中央医院当护士,后来又调到妇女合作社工作。忆及这段经历时,她说:“女同志的学习热情很高,心灵手巧的也大有人在,只要把字教给她们,她们很快就能记住、会写。这不光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让她们感到文化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1940年,侯波与延安电影团的摄影师徐肖冰在延河边相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当时,很多人劝告侯波说,徐肖冰是从上海来的知识分子,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劝她慎重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那时,侯波虽然年龄不大,却很有主见,对徐肖冰的人生经历是了解的,她知道徐肖冰20世纪30年代初就进入上海“天一”“明星”等影片公司做摄影助理,到延安前参与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著名电影,是上海左翼戏剧的骨干成员。如果没有日军入侵,徐肖冰也许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的。
之后不久,在枣园的窑洞里,19岁的侯波嫁给了徐肖冰。组织上给他们找了一间窑洞,战友们找来一张单人木板床支起来,又在床边支上一块木板,勉强为他们搭了个简易双人床。两人把各自的铺盖和生活用品搬到一起,老乡们送来了一篮延安小枣,两人的同事战友过来庆祝热闹一番,就算是举办婚礼了。多少年后,回想起自己的爱情经历,侯波总是说:“我们是一篮子小枣举办了一场婚礼。”
徐肖冰是个一心扑在摄影事业上的人,即使是回到家中,也总是在埋头研究他的摄影。就这样,侯波在耳濡目染中,渐渐也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1946年6月,组织上派侯波到东北长春接收满洲樱花电影公司。23岁的她被任命为摄影科长,这期间,她系统学习了冲洗胶片和摄影技巧。侯波回忆说:“到后来,随着工作的需要,拍摄难度越来越大,机器也更复杂了,有问题时,我就回家向徐肖冰请教,取景、采光、洗印等,总之,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为她日后成为当代著名摄影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彩推荐】
·毛泽东1934年因何事咬牙垂泪:“天亡我也!”
·陈云为何力排众议反对杀江青?
·从帝制祸首到中共秘密党员:晚年杨度的华丽转身
·详忆粉碎“四人帮”:8341部队随时待命
·“大胆”陈赓曾经“叫板”毛泽东
·揭秘:张国焘叛党内幕 曾遭遇死亡威胁?
·1974年:江青最活跃却极郁闷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