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生活这本大“词典”最丰富、最准确、最生动、最易懂。
我们历来强调学习理论。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还因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许多都涉及理论问题。学习理论,当然要读书。要认真地读,刻苦地读,重点文章要反复地读,读原著,读相关的书籍,读报刊上的文章。学习理论,光读书不行,必须联系实际。离开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就失去了目的。为什么学习,不是为了摆样子、给人看。离开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就失去了动力。学习见不到实际效果,就很难有兴趣、有劲头。离开联系实际,学习理论也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学习的成绩如何,不是看背多少书,而是要看实际结果。毛主席讲,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弄通。有些同志学习时喜欢查书,从这本书查到那本书,从这个词典查到那个词典。现在有一些争论,都引经据典,谁是这样说的,谁是那样说的。你说他引的不对,是断章取义,他说你引的不准,是歪曲原意,来回争,来回查。查书无可非议,是学习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我体会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到实际生活中去查一查。实际生活这本大“词典”最丰富、最准确、最生动、最易懂。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什么是具体?列宁讲,具体之所以具体,表现为过程,表现为综合,表现为质的多样性。这话单从字面理解比较费劲,如果从生活中去理解就比较容易。比如,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实践高于理论,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意义。许多问题用列宁所说的那种最平凡、最常见、每天碰到无数次的小事去理解,用自己最熟悉的实际去理解,就比较容易弄清楚。只有联系实际,理论才是生动活泼的。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因为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它最容易与实际相结合。实际是丰富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同它一联结,就变成活生生的。僵化教条最主要的毛病是脱离实际,书本很熟,条条很多,不联系实际,有什么用处?毛主席说过,教条主义不如屎,人屎可以喂狗,狗屎可以肥田,教条主义既不能喂狗,也不能肥田。只有联系实际,学习才能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现在都很忙,时间有限,事情很多,加上业余活动丰富多彩,要长期地不间断地坚持学习真不容易,结合实际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方面,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结合实际,读书的过程就成为研究实际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就成为学习和应用理论的过程。由于工作实际的需要,迫使你研究理论,迫使你读书、查书。这样工作不间断,学习也就不间断。
工作学习相统一,工作能力、理论水平共同提高。
《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97年6月29日)
当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还是学习理论、认真读书的问题。
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在过去的学习中,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中,往往读书不够刻苦认真,名曰联系实际学习,可是讨论起来只是从实际到实际,或研究具体工作,言不及义,或海阔天空漫谈,东拉西扯,看起来气氛热烈,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白白浪费了时间。当然,理论联系实际,也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环往复的过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严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它,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做到;另一方面,客观事物本身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丰富地占有、精确地选择材料,系统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历史和现状,也不是简单地不下一番苦功夫就能做到的。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释历史、研究现状、指导工作,更需要花大气力。因此,开始的时候不会联系实际,或者联系得不够紧密,这是正常的现象,对此别人不要挑剔,自己也不要泄气。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成绩,坚持就是胜利。我认为在当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还是学习理论、认真读书的问题。提倡学哲学已经多少年、多少次了,许多哲学书人们也读过,为什么还要强调读书呢?我感到,许多同志在读书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或者方法不对头,没有真正读懂。
《同出席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干部哲学教育研讨会全体代表座谈时的讲话》(1989年10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