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图书连载>>李瑞环《看法与说法》

李瑞环《看法与说法》:苦读、多思、常联系

2013年03月27日10: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返回>>>李瑞环《看法与说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苦读、多思、常联系。

读书是大事,也是难事,更是苦事。有的同志说:“我知道读书重要,我也想认真读点书,可现在事情太多,时间太少。”我承认,现在确实很忙,但我仍然认为有个认识问题、重视问题、安排问题。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而我们许多同志最不珍惜的也是时间。不信你把每天24小时作息时间详细具体地记录下来,并连续记上一个月,然后仔细看一下,按照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生活的方法盘算一下,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不经意地浪费了一大把时间。也有的同志说:“最难的问题是读不懂,记不住。”还有的同志说:“我很想读书,也鼓劲试过好几次,但总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以上所说的一些情况,确实是个问题,是不少人都碰到过的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也谈过自己的体会和办法。我体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硬着头皮去读,咬紧牙关坚持。就像古时读诗词一样,先会背诵,后解其义。这样做当然很苦,读书怎能不苦?自古以来都叫“苦读”,“寒窗苦读”,“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不动摇,不松劲,只要你能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终究会迎来“蓦然回首”的新局面。要勤于善于思索,“学而不思则罔”。读不懂读不进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思索。思维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获得理性认识必需的条件和过程。要坚持多思,学会善思,养成思索的习惯,这不但可以增进理解,还可以增加兴趣,增多学习的时间。要学会联系,联系实际、联系工作、联系生活、联系常见和熟知的事例去理解书中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任何事物也逃不出它的范围,因而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比如“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辩证法的“精髓”(《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何以见得呢?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事物、一个命题都可以得到证明。比如“人”、“女人”,相对其他事物,“人”是个性,在人这个领域,“人”又是共性;“女人”相对男人是个性,在女人这个领域又是共性。再比如“树”,相对其他植物是个性,在树这个领域又是共性。如此等等,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苦读、多思、常联系的方法,即把读书、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懂、容易记、容易活、容易找时间,因而也就容易坚持。这是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我希望同志们也试试这个方法。

《在天津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7年6月11日)

要多一点时间读书,多一点时间调查,多一点时间琢磨问题,多一点时间研究政策。

对于现行政策我们必须强调贯彻落实,否则就没有统一行动,就无法工作,也没有权威。但这决不是说不要研究,特别是制定政策的部门,必须坚持在一定范围内不间断地进行研究。希望统战部门的同志多一点时间读书,多一点时间调查,多一点时间琢磨问题,多一点时间研究政策,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6日)

不读书,实践再多,悟性再好,也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阶梯,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途径。不读书,实践再多,悟性再好,也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虽然工作勤勤恳恳,就是不肯读书。照此下去,就会成为一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读书,不只是个人兴趣问题,而且是一个事业心、责任感的问题。理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说来,地位越高,影响越大,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在天津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7年6月11日)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