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人民日报社旧址的历史与变迁:王府井大街117号寻踪

朱悦华
2013年05月14日09: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博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第一份铅印邸报在这里诞生

1907年6月,慈禧批准御史赵炳麟建议,委派庆亲王奕劻筹办《政治官报》,光绪帝题写了报名,由政治考察馆(1905年设,军机处五大臣管理,1911年废)主办。据笔者推断,政治考察馆与印铸局很可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都在王府井大街117号办公。

陈庆余先生于1913年出生在小甜水井胡同一个小四合院里,父亲陈钧是清印铸局里的总办。陈钧奉旨从英国进口了铅印设备,从上海商务印书馆聘请来了张国玺(商务印书馆原副经理)、石庆和(商务印书馆原排字房工长)、魏永生(商务印书馆原铸字工长)等人。1907年10月26日,《政治官报》正式出版。

《政治官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铅印邸报,它标志着近千年手抄木印朝廷邸报的历史终结,开辟了中国报纸的新纪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由中央政府创办的报纸,被誉为“大清第一报”。《政治官报》日出一册,16开本,20余页,每月分类线装汇订4册。遇国家庆典,改用红色印刷,以示祝贺。但发行量很小,只有六品以上的文官、五品以上的武官才能订阅,主要刊登各项谕旨、京内外大员奏折、法制、章程、条约合同、统计调查报表、驻外使领报告,各国重要新闻“除涉及军机外交秘密外,均予分类选录刊载”。

《政治官报》强调沟通上下内外,培养新政人才,以达到立宪自强的目的。当时各地创办的官报还有《北洋公报》(1902年)、《山东官报》(1902年)、《商务官报》(1906年)、《两湖官报》(1907年)、《两广官报》(1911年5月)和《东三省官报》(1911年9月)等。内容涉及各国政治文化制度、声光化电、发明创造、世界重要都市的商品和股票价格、国内各项实业的进展等,可谓包罗万象。“10年内至少有106种面世,每年平均新开办10.6种。”清末官报为推进新政摇旗呐喊,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的作用不可忽视。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