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五)

○欧阳青(解放军)
2013年05月20日13: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邓华:有勇有谋,敢提建议,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大放异彩

邓华在47位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上将中间,是年轻的老资格。年龄排在倒数第13名,入党时间却是正数第13位。他参加过湘南起义,坚持了井冈山斗争,虽然没进过军校,但军政素质提高很快,职务上升得也快。1930年6月中旬,红一军团成立时,任红十二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时,任红二十军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治委员。10月7日,红一军团整编时,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政治委员。此时,邓华刚刚20岁,成为红一军团最年轻的师政委。在同期的师政委中,他比朱良才小10岁,比李涛小5岁,可谓红军中的后起之秀。

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磨炼,邓华成为一名有勇有谋、爱动脑筋,敢提建议、很有个性的著名将领,对敌作战中尤以擅长攻击而闻名。

红军时期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时,邓华与三十六师师长张宗逊一道,指挥所部同敌张辉瓒第十八师卫队营激战,几番勇猛冲杀,全歼了这个全副驳壳枪装备的卫队营,有力地促进了全歼张辉瓒部的胜利。紧接着,第三十六师受命作为正面攻击力量,与友邻部队协同,取得追歼谭道源部两个团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时,邓华与团长黄永胜一道,指挥红三团在乌江圩战斗中,冒雨追击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残部,干脆利落地歼敌一个营。红三团是由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压缩而成的一个大团,再往前推就是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邓华与黄永胜搭档一年,为这个红军主力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之初,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政训处主任的邓华与团长杨得志一起,为指挥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五团取得平型关大捷做出了贡献。接着,他作为邓华支队一肩挑的军政主官,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据地。而后,作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邓华与司令员宋时轮为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次攻打四平时,邓华率辽吉纵队参战。经过对敌我情况的判断,邓华认为只以两个纵队攻城,把握不大;如果用3个纵队,拿下四平就比较可行。后来,他将请示的电报稿改为:最好增加一个纵队,否则增加两个师也行。但是,林彪实际上只增加了一个师到四平,还只能当战役预备队。最后,因我军攻击力不够锐利,导致三打四平功亏一篑。到四战四平时,林彪吸取了教训,把攻城兵力增加到3个纵队,邓华又率第七纵队参战,结果,一天一夜即全歼守敌1个师,顺利解放四平。

1947年9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邓华第七纵队的任务是破击北宁铁路,并阻击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北返。临战前,邓华发现,附近的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等地都有敌军驻守。于是,他决定改变上级的原有作战方案,以一部兵力破击北宁铁路,而以纵队主力歼灭附近之敌。随后,第七纵队主力突袭法库,攻克彰武,取得两连胜。随着战斗的进行,邓华发现敌新六军没有北返,便抓住战机,率第七纵队主力再夺新立屯,又占阜新,直取黑山。其部机动灵活,利用17天时间,连克5城,既打了胜仗,又完成了规定的破袭任务,连受东野总部通令嘉奖。

1948年11月,三大战略决战之一的辽沈战役首先发起,邓华奉命率第七纵队南下北宁线,执行包围锦州的任务。最初东野的兵力部署是以12个纵队中的4个纵队直接攻取锦州。邓华经过实际分析,认为应把攻锦部队增加到6个纵队,并把这个建议正式向东野总部提出。电报发出后,林彪没有答复,但不久调来了2个纵队。最后,在锦州攻坚战时,邓华指挥3个纵队在南城助攻,为31个小时攻克锦州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